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2 / 2)

在此之前,我们并不知道十二戏子的名字通用了一个“官”字。而“龄官”,更是十二官中第一个出名之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样的尤物,大抵是没有什么好结局的吧?况且,我们已经知道了她的行当是六旦,也就是丫鬟旦。如此出色之角的本行却偏偏是贴旦而非闺门旦,能不让人感叹?

庚辰本在《相约》《相骂》两折戏后批注:“《钗钏记》中,总隐后文不尽风月等文。”

后来,在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我们终于看到了那一段“风月”的端倪,知道她心中惦念的乃是一个“蔷”字。

书中通过宝玉之眼,第一次对龄官的相貌做了描写,乃是“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

如此,龄官已是在玉兄处挂号了的,而且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龄官,乃是黛玉的又一个替身。

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痴看。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宝玉想道:“必定是他也要作诗填词。这会子见了这花,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着推敲,也未可知。且看他底下再写什么。”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画呢,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蔷”字。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才这样个形景。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看他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那里还搁的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

宝玉眼中所见,心中所思,对于龄官的种种考语完全像是在说黛玉:模样儿生得这样单薄,怎能禁得心里那般熬煎?而随后的一阵雨,可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真实写照?

林姑娘,龄姑娘,便是发音也是很像的。

单是相貌酷似林龄相近还不怎样,竟连性情和多病也像,就不能不令人称奇了。

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中,是龄官的又一场大戏,也是最后一次出场。因宝玉想听《牡丹亭》曲,“因闻得梨香院的十二个女孩子中有小旦龄官最是唱的好”,便找上门来央她唱一套《袅晴丝》,正是杜丽娘游园时的经典唱段。

这说明龄官有时也会“串行”唱些闺门旦的曲词,且一理通百理精,还唱得相当不错。同时也侧面说明了贾蔷会在省亲时命她唱《游园》《惊梦》两出的缘故。

然而龄官见宝玉在自己身边坐下,不但忙抬身起来躲避,还正色说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

这不大不小的一个软钉子,真是顶得宝二爷走不是留不是,再看清楚这就是那日画“蔷”之人,越发讪然脸红,只得出来了。谁知正见了贾蔷兴冲冲走来,遂又看了龄官与贾蔷斗嘴的一场好戏:一时龄官说贾蔷弄了个衔旗串戏的雀儿来是打趣她而恼了,一时又因贾蔷要顶着毒太阳去请医生而心疼,把个贾蔷撮弄得无可不可,宝玉更是看得呆了。

此前林黛玉曾因众人说龄官酷似她而同宝玉怄气,说他“拿我比戏子取笑。”又说“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

而龄官因贾蔷买雀而生气,也是怪他“且弄这个来取笑”,“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声口作派像极了黛玉。

此前湘云说黛玉“小性儿,行动爱辖制人”,对此考语,龄官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看她时而梨花带雨,时而柔情缱绻,把个贾蔷迷得何等颠倒。难怪宝玉自惭形秽,终于悟出“各人各得眼泪罢了”的道理。

能使宝玉“情悟”的人,功德比可卿犹高,又怎能不入十二钗呢?

“情悟”之前,宝玉虽对黛玉钟情,却不免泛情,见了鸳鸯要吃人家的胭脂,见了金钏儿许诺说向太太讨了去,见了宝钗雪白的膀子也想摸一摸,然而省得“各人的眼泪葬各人”之后,却已经一心一意,只有黛玉为命了。睡在床上,纵然宝钗坐在身边绣肚兜,他也是无知无觉,无意无恋,反在睡梦里喊出“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

因此,“情悟梨香院”与“梦兆绛芸轩”写在同回,是为宝玉爱情做一注脚也。而这点醒宝玉之人,正是黛玉的替身,安排何等巧妙?

同时,宝玉和龄官的这次小小冲突,让人不禁想起“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夭巧招人怨”的晴雯来。龄官与晴雯一样,也是眉眼酷似黛玉,同侪中长得最好,技艺也最高的,拔尖,好胜,性子烈,连娘娘的旨也现敢驳回,这是什么样的天生尤物?

晴雯的结局在八十回已定,“俏丫鬟抱屈夭风流”,因为她的情郎是宝玉,对手是“袭为钗副”的袭人,所以注定是败局;黛玉的另一个替身儿——林红玉相貌俏丽,言辞便给,却在怡红院里一直不得展才,备受排斥,终得凤姐赏识,攀上高枝儿,又得到了贾芸的垂青,脂批说她将来有宝玉“大得力处”,大概结局是不错的;第三个替身儿便是这位样貌、性情、体格都像她的龄官了,也是十二官中最伶俐能干的,且与贾蔷相恋,她们会有好结局么?

辞演、画蔷、放雀,龄官在全书中的三场戏,每一幕都演得跌宕起伏,余韵悠长。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一个柔弱而傲娇的小女伶形象却已经跃然纸上。遗憾的是,戏班解散之后,便再也看不到龄官的身影了。

十二官中,清楚交代下落的有九位:“贾母便留下文官自使,将正旦芳官指与宝玉,将小旦蕊官送了宝钗,将小生藕官指与了黛玉,将大花面葵官送了湘云,将小花面豆官送了宝琴,将老外艾官送了探春,尤氏便讨了老旦茄官去。”

——算下来,除了药官(菂官)已死,就只有龄官、宝官、玉官进园子留在贾府为婢,那她们三个哪里去了呢?

特别的是,宝官、玉官两个人出场次数虽少,却永远同时出现,并且总与龄官相关。

第一次就是“龄官画蔷”那一幕后,宝玉回到怡红院,“可巧小生宝官、正旦玉官两个女孩子,正在怡红院和袭人玩笑,被大雨阻住。”

再次就是宝玉往梨香院来寻龄官唱戏,“只见宝官玉官都在院内,见宝玉来了,都笑嘻嘻的让坐。”向他解说“只等蔷二爷来了叫他唱,是必唱的”,也是宝官。

而在这一回后,这三个人便同时失踪了——“宝、玉”竟然和“龄姑娘”一同走了,这意味着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