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初次探家(2 / 2)

管辖的范围包括今“三肇”及吉林前郭、扶余等周边的广大地域。1138年设置防御使,1198年升为节镇,1214年设置东北路招讨司。

“肇”为开始。“肇州”就是“肇王基业在此建立”的意思。

元代设有肇州建制,治所在今肇东市四站镇境内的“八里城”遗址。

1294年设置肇州宣慰使,1295年设置肇州屯田万户府,实行军事屯田。肇东市洪河乡的古城即属于这个时期的屯垦遗址。就是王印昌的老家。

明、清这里也设置了管辖机构。清末设肇州直隶厅。元、明时期,蒙族人在此以游牧的方式繁衍生息,成为这片草原的领主,改称郭尔罗斯部落。郭尔罗斯蒙语即江河或河水的意思。1624年,郭尔罗斯部落归附后金政权,在统一东北和问鼎中原的霸业中屡立奇功。

1648年清顺治时,郭尔罗斯部落被编入蒙古八旗,以松花江为界分为前后两旗,江南为前旗,江北为后旗。由于郭尔罗斯后旗的战功卓著,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十八世孙布木巴被顺治皇帝册封为札萨克镇国公,世袭罔替。

那时,肇东地域除了在松花江沿岸地带建有古驿站,仅有少数人居住外,大片荒原无人定居。如今,肇东管辖的大片区域及邻县的一些地方,历史上称“东荒”,吉林省开通县这一带以西历史上称“西荒”。

1891年2月,沙俄在西伯利亚兴建铁路,计划直达远东海滨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为了缩短铁路里程,节省筑路成本,以便直接与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各省通商,达到沙俄控制中国的目的,蓄谋铁路通过中国的东北,与西伯利亚海参崴铁路相连接。沙俄乘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战败赔款,财政拮据,内急外困,清政府空虚无能之机,1895年秋,未经中国政府同意,强行派人到中国东北进行铁路勘察。

1896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密约》,允许俄国在中国境内修筑铁路,名为“东清铁路”。当时,沙俄主张铁路从满洲里一带入境后直线通往哈尔滨。在沙俄首勘的铁路路径图上,并未经过肇东,而是在昌五地区通过。当时,清政府怕沙俄修建铁路后惹是生非,以防后患,就在哈尔滨以北为东清铁路提供的多是不毛之地,在哈尔滨以南提供的多是崇山峻岭。肇东就成了东清铁路的必经之路。

1898年8月铁路破土动工,1903年7月14,东清铁路全线竣工通车。

沙俄在修建东清铁路时,自满洲里向南设计20华里为一小站,60至100华里为一中等站,肇东站位于第58号小站和第59号小站之间,于是沙俄把肇东站设计为中等站。

根据中俄双方约定,有名字的以原地名做为站名,没有名字均由俄国人命以站名,原有名字不妥的也由俄国人重新冠名。肇东,名字不雅,不能作为车站的名字使用。

1937年末最后一次搬迁,因这里建有火车站,交通便利,有居民近千户,人口几千人,渐渐接近县公署规模。

1945年8月15日,日伪灭亡,肇东解放。我党接受政权后,于当年11月份,建立了肇东县人民政府。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后,“肇东”县的名字被正式确定下来,从此,她即是肇东的县名,也是肇东的地名。

1986年9月8日,经上级批准撤县设市(县级市),肇东县改为了肇东市,“肇东”之名沿用至今。

韩淑英喜欢看书。十多天时间,就把肇东的来龙去脉了解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