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孙教授(1 / 2)

传染 华重楼 0 字 2022-05-16

 “从当年的下乡知青,到如今已经四十多年了。”教授轻轻抿了口茶,仿佛陷入了回忆。

改革开放以后,新中国一切百废待兴,文化,大革命对科教文化的破坏及其严重,许多知识分子遭到迫害,造成了严重的科技文化以及人才断层。孙教授和他的老伴许教授本就是留过洋的科学家,也被祖国紧急召唤,进行科学研究。

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科学经济发展迅速,1972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获得了成功,1978年英国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孙教授和他的老伴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学的都是生物专业,所以同时接到了祖国给予的任务。

“也许现在听起来还有些不可思议。”教授笑了笑,继续说道,“就是改造进化大脑。”

国家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科研小组,组里全是中国顶尖的生物学者。那时候并不像现在,中国文盲率十分高,于是高层才想出了一个用最直接的手段来改变人民的现状的方法,就是直接将知识合成灌输进入人体。

在我看来,科学家有时候更像是喜爱幻想的儿童,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要将那些看似荒谬的东西变为可能。

我们首先是在小白鼠身上做试验,提取他们的脑内细胞,但是马上在技术上就出现了问题。大脑是生物体内结构功能最复杂的器官,任何的一点损伤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我们才终于可以成功在不影响生物个体的前提下提取出来一小部分的脑组织,而那个能够完美实施手术的人,便是我的夫人。

好不容易克服了第一个难关,我们便开始着手进行试验。首先,我们想确定出动物的记忆到底是如何进行储存的,我们先训练出了一只会走迷宫的小鼠,然后提取出它的脑神经元细胞,再植入另一只未经过训练的小鼠脑中。

因为技术条件有限,神经细胞在提取时根本无法保存,而且生物记忆到底是如何产生以及保存的,直到如今也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在当时的实验环境中,我们只好选择进行大批量细胞移植,期待在某一批细胞中能够携带记忆体,这无异于中彩票的几率。可是由于脑细胞被大量提取,细胞供给实验鼠最先因为承受不住而死亡,接着是接受细胞移植的受体实验鼠,由于脑内被放入了大量异体细胞且又无法与自身进行融合,在不久之后便也发狂死亡了。我们的实验只好宣告失败,科研小组也被拆散开来,分配到各个单位,只进行一些无关痛痒的科研。

当大家都放弃了之后,我的夫人并没有。她始终坚信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她觉得人体就如同一台精密的计算机,只要找到其中的运算码一切都会迎刃而解,而这个密码,就藏在大脑之中。

这样一过又是十几年。那时候,我因为工作的事对她疏于照顾,连她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的事情都不知道,结果她连四十岁生日都来不及过,便因为癌症永远地离开了。之后,我在整理她遗物的时候,才发现她竟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都付之一炬,只留下了这些。

孙教授拿出几张已经泛黄的纸页递给苏瑞安。纸上用娟秀的字迹写着几个基因公式。

“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在尝试研究这些公式。虽然这只是几张被遗留下来的残页,但是幸运的是由于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才能让我窥见其中一些端倪。”孙教授凝视着手中的纸张,仿佛能够从中看见自己早已逝去的爱妻一般,“当时我妻子的研究似乎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你是说成功进行了记忆移植?”苏瑞安有些惊讶,“我知道现今的科学技术在脑部手术方面已经基本成熟了,但是对于记忆来说,连它基本的储存介质都未解之谜。”

孙教授点了点,“虽然我也无法相信,但是我夫人始终还是留下了一些讯息。”他用有些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纸上的字迹,“这些公式除了前几个与研究有关之外,剩下的其实都是她故意留给我的口讯。”

“口讯?”苏瑞安又仔细看了看,纸上的公式除了运算方法有些奇怪之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你当然看不明白。”见他一副不明所以的模样,孙教授不禁笑了笑,“这是我和她读书时想出来的一套暗语,类似于摩斯密码,但是只有我们两个才能看懂。”

“里面写的是什么?”苏瑞安有些好奇,到底是怎样的讯息必须要用这样方法才能够留下来。

“大致的意思是说,我夫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她发现记忆移植有其可行性,如果真的能够用在生物体上那么就是生物学界的一大进步,并且能够大大推进人类的发展。正当她准备着手进行下一步研究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些奇怪的人…”孙教授熟练地翻译着,仿佛这些讯息早已被他读过了上千遍,“后面的句子就变得有些混乱了,慢慢地,她似乎发现了什么危险,虽然那些研究成果就同自己的孩子一般,但是我夫人还是认为它们不应再被留在世间…”

他轻轻叹了口气:“其实,我连她为何要狠心毁掉自己毕生心血的原因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