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传统相亲,自觉不靠谱(2 / 2)

“那,三妹,你看大伙都满意的呢。你这是找到好人家了!”一媒婆模样的妇女(也是特别容易认,除了三妹,就她涂脂抹粉的,还穿了一身喜庆大红褂。)喝了杯酒,招呼道,“你看人家又是鸡蛋又是#白金还有牛奶。”“那箱奶不是啊,是人家同志带来的。”

媒婆打着哈哈:“噢噢噢,不算那箱奶,这东西还不够呀。”我原来觉得挺尴尬的,自己带的只有一盒奶。现在更尴尬了,我的礼物咋和人家来相亲的礼物放一起了。哦,好象不是我放的,那我就放心了。嗯?相个亲,带那么多礼物干嘛?

我脑子还没转过来,就听媒婆说道:“那就这样,过3个月,年底咱们把事办了。”办啥事?

我这边还没有转过来,大家一片相应之后,吃吃喝喝的气氛推向了**。其实我一直没有搞清楚,从头到尾只有媒婆在说话,到底是谁和三妹相亲呀?仿佛听到了我的心声,媒婆又站了起来,开口了:“那那那,让他们两个一起喝一个吧,这就定下来了!”一片起哄声中,三妹笑吟吟的站了起来,在她对面,一个面相四十岁左右的大叔也站了起来,旁边一个刚刚一直喊着他“爸爸爸爸”的鼻涕小哥此时正捉着鸡大腿在啃呢。这到底是啥情况?!

好奇心就这样折磨着我,一直等到三妹亲自解答了这个问题:男的之前有过一老婆(可能是买的)跑了,有一个孩子,3间瓦房。他们这次相亲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媒婆已经来说了3次,所以相亲的时候就顺便把事给定了下来。顺便……

这不是相亲,这不仅仅是相亲,有相亲的带着这么多……彩礼吗?有相亲的第一次就连婚期都要定下来吗?有相亲的彼此都不接触接触吃个饭喝杯咖啡什么的就在一起了?好歹也两个人在一起说说话呀。撇下这些不说,两个人的年龄差距,这男的长得一点不像个好人,之前的老婆跑了是什么个情况?家庭暴力?买来的老婆?被拐卖来的?

“姐,你说的什么呀?”三妹对我说的,有些不理解。我又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理解,我想了一下,准备换个说法再来劝她:“三妹,其实你可以去城里打工呀。我看你们村子里也有不少出去打工的,打工赚得多,而且也许你会喜欢城里的生活呢。”我不能说服她抗争家庭,但是给她指条康庄大道不是更好吗?

“姐,我没去过城里,就算去了,又没地方住又不认识人,听说城里人坏人多。”三妹手里编的竹筐一点没有停,她盯着手里的活,说道,“我这样的,条件不好,他家里的条件挺不错的。”

作为一个虚伪的城里人,我可能真的不能理解家庭的物质条件对于农村而言有着怎样的标准,我努力用城里的条件来等价兑换。譬如说有三间瓦房和一辆拖拉机的男人是不是就相当于有房有车的土豪?那三妹就是有着高学历背景的待嫁女生?……可是不管我怎么联想,我都不能认可他们之间存在的门当户对关系。我试着劝三妹:你可以去大城市打工,去见识见识,也许能找到更加适合的呢。三妹低着头蹲在那里半天不说话(像我这样的急性子就怕遇到这样的闷葫芦,半天不说话能急死人),然后告诉我,家里的舅舅舅妈都指望她养,她还要供弟弟上学,何况她一个女孩子家的也赚不到什么钱。人家什么都有,她过去也许能享享福,就不用操心了。(这个,我可以理解为傍大款吗?)

我们说城乡有差距,但是那差距就仅仅是物质上的吗?现在就算农村,条件只要不是特别特别差,家家都有电视,谁也都从电视机里见识过外面的世界,也不是说农村人什么都不懂。其实有的时候谈起人生道理,他们比我还心灵鸡汤。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往外走?三妹为什么顾虑那么多?这样的相亲为什么能一直延续下去?也许就是因为我们对于未知的恐惧吧?还有对个人的不自信?所以即使别人的描述再好,有时我们也不敢去尝试。因为我们害怕失败,害怕去面对。这一点,是没有城乡差距的。

回城吸霾的时候到了,临行时,我给了她我的电话号码,还有我的地址。跟她说有时间就来找我,我想到时候可以顺便带她见识见识她眼前这个不一样的世界。她很小心的收好,狠狠的点点头,好!等我这边结完婚,我就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