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勇侍卫定御敌策,闻臭皮误当黄盖(1 / 2)

 刘百润屁股生疼,见那粗布衣衫的中年男子骂一县衙的人都是废物点心,心中暗笑:好大的口气,看严县丞那厮不打你五十大板。

严县丞怒道:“你是何人,竟敢擅闯县衙大堂?”

那中年男子并不说话,只是从腰间取出一面腰牌,举了起来。只见腰牌上大书:“内务府粘杆处侍卫。”

要说这内务府粘杆处,在大清恐怕连六部、军机处的人都要畏惧三分。粘杆处,表面看是专司伺候皇帝出游、粘蝉、钓鱼的一个部门。而背地里,粘杆处却是大清最大的特务机构。

康熙末年,九子夺嫡。康熙爷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明争暗斗。四皇子胤禛,暗中在王府中网络了一批武功高强的人,专门替他办秘密差事。胤禛登基后,在内务府建立粘杆处,这批专办秘密差事的人,摇身一变,都成了粘杆处侍卫。粘杆处对内监察皇亲、京官的不法情事,对外则监察地方官的施政、镇压各地的叛乱。其职能类似于明朝的锦衣卫。粘杆处侍卫不管奉没奉旨,走到哪里都是钦差身份。

乾隆帝登基后,深感自己父亲对待皇亲、百官太过严苛。于是撤销了粘杆处。乾隆帝的儿子嘉庆帝继位,和珅一党权倾朝野。嘉庆为了打击和党,重设粘杆处。列为看官,这历朝历代的皇帝,都需要一批专为自己办秘密差事的人。而站在沁阳县衙大堂下的这一位,便是粘杆处二等侍卫富察。

列为看官又要问,既然粘杆处侍卫身份如此显赫。那这位富察大人到小小的沁阳县能有何公干?只因当初和珅势力庞大,党羽遍天下。臣势大,必欺主。嘉庆皇帝对和珅可谓是恨之入骨。可自己的阿玛太上皇乾隆尚且在世,对和珅多加庇护,所以嘉庆一直对和珅一忍再忍。乾隆死后,嘉庆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杀和珅。

和珅虽死,和党却如那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于是嘉庆帝让粘杆处暗中查访那些个被贬谪的和党是否有异动。这沁阳县教谕周大人,因为自己的老丈人是和党,自己也被定为和党。这位富察大人,来沁阳县就是为了查访周教谕是否暗中与和党其他人串联。却不料正好赶上天理教匪进攻沁阳县城。镇压谋反叛乱是粘杆处的头等差事,富察岂能袖手旁观?于是他这才现身这沁阳县衙。

赵老先生不愧是当了几十年师爷的人,见识是常人所不能比的。他知道粘杆处侍卫所到之处,如圣上亲临。他拉了拉曹知县的衣袖,然后普通一声跪在富察面前,说:“恭请圣安。”

曹知县见赵老先生如此做,必然有他的缘由。便也学着赵老先生的样子,跪下说:“恭请圣安。”

严县丞以下的一干人,毕竟都是些县衙小官、小吏,不知道粘杆处的厉害。只是在那里傻站着,看着曹知县和赵老先生下跪。

富察见只有知县和师爷下跪请安,心头不悦。可他心说,一群县衙里的小人物,不知道粘杆处也在情理之中。于是他脱下粗布上衣,里面竟穿着一件黄马褂。

黄马褂这东西在大清从黄口小儿到白头老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严县丞等一干人这才明白,这是钦差到了。于是统统下跪,齐声说道:“恭请圣安。”

刘百润捂着个屁股,只能佯装跪下,其实是半跪的姿态。虽说行刑的班头收了“垫子”,下手轻了不是一星半点。可这五十大板毕竟不是五十戒尺。刘百润一弯膝盖便疼的龇牙咧嘴。好在县衙大堂此刻人多,富察并未发现刘百润的异样。

富察高傲的说道:“圣躬安,都起来吧。一群废物点心。”

能进粘杆处的人,除了血统高贵,必须是八旗子弟之外,还要求必须智勇兼备。富察便是其中佼佼者。

富察对众人说道:“天理教匪虽然人多,却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来攻你们沁阳的一万人里,倒有一多半是老幼,不足为虑。”

曹知县心想:天理教匪都是乌合之众,我沁阳县的三班衙役就不是乌合之众了?一万乌合之众对一两百乌合之众,结果可想而知。

曹知县大着胆子,问富察道:“属下等已经派出求援的信差,可最近的河南绿营兵,也要三天才能赶到。”

富察轻描淡写的说:“只要守住沁阳一天,援兵自然便到。只不过来救沁阳的,不是河南的绿营兵,而是直隶的绿营兵。”

原来这股子天理教匪,一月前在直隶已被直隶提督围了个水泄不通。直隶提督与河南绿营总兵速来不合,于是这位直隶提督偷偷网开一面,放了天理教匪,想要将祸水再次引入河南。这天理教匪再入河南,就算攻陷河南的一座县城,河南绿营总兵也要听旨待参。这正是借刀杀人的诡计。

粘杆处耳目众多,直隶提督纵匪为祸邻省河南的事情,没过几天便让粘杆处侍卫知晓。粘杆处侍卫秘奏圣上,免了直隶提督的职位,并命直隶总督代行提督兵务事,率三万直隶兵勇日夜兼程追赶天理教匪。直隶兵勇一路追到了沁阳县附近,只需一天便能追上乱匪。

曹知县又说道:“上差,下官不敢隐瞒实情。本县只有衙役两百,怕是连几个时辰都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