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送垫子皮开肉绽,天理教攻入沁阳(1 / 2)

 刘百润心说这位赵老先生真是神通广大。他刚领了严县丞的五十大板,赵老先生就闻讯来救他了。令刘百润大失所望的是,赵老先生进屋之后,并未理睬刘百润。

赵老先生朝着严县丞拱了拱手,说道:“见过县丞大人。”

严县丞的表哥严知府曾经专门给他写信,告诉他这位赵老先生曾做过山东布政使的幕中师爷。官场之中,这位赵老先生的故交很多。所以严县丞表面上对赵老先生还算尊敬。

“赵师爷,有何公干啊?”严县丞拱了拱手,算是还礼。

“临近腊月,曹知县让我来问问,今年的年关清账一应事务办完没有。”赵老先生问严县丞道。

“咳,还说呢。户房弄了一个月,竟然没差了十几两。看来一应账目全部都要重做。真是一群饭桶!”严县丞说着又指了指跪在下面的刘百润,言道:“这不,刚赏了这弄错账目的祸首五十大板。”

赵老先生心中一惊。没想到严县丞对待下属如此暴戾。一个文弱书生受上五十大板岂不是要残废终生?不过他转而又喜,想严县丞对待属下如对待猪狗一般,他的党羽想必早也已经对他心怀不满。

赵老先生点点头:“这样粗心大意,今后会坏大事。的确应该教训一番,以示惩戒。”

刘百润心里急道,我的赵老先生,你来这儿不救我也就罢了,怎么还落井下石?

严县丞一拍桌子,吼道:“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把这厮架到坐班,让坐班皂隶们行刑!”

两名衙役听命将刘百润架了下去。

赵老先生又拱拱手,对严县丞说:“县丞大人。既然这账目需要重做,就有劳县丞大人你了。老夫告辞。”

严县丞礼节性的说道:“赵师爷走好。”

刘百润被拖到坐班后,坐班的皂隶们似乎并不着急行刑,他们好像在等着什么。坐班的班头对刘百润说:“你说你一个四等书吏,惹谁生气不好,偏偏惹咱严县丞。”

刘百润只能苦笑,只有他心里明白,自己这是代人受过,却又不能明说。

班头又说:“有给你拿垫子么?”

刘百润不解,问道:“何为拿垫子?”

班头摇摇头:“唉,竟是个不懂规矩的雏儿。得了弟兄们,别等了,行刑吧。”

这“拿垫子”,是主管行刑的坐班皂隶们口中的一句暗语。别看这些个坐班皂隶平时不声不响,可人人手里却都有一项绝活儿。这项绝活儿就是“垫子”。所谓“垫子”,就是能轻松掌握执行板刑时候的强度。打个比方,同样两个犯人,同样挨三十大板。行刑完之后,第一个犯人皮开肉绽,却未伤筋动骨。第二个犯人表面上皮肤完好,里面却骨头尽碎。这是因为,第一个犯人给行刑的坐班皂隶送了黑钱。坐班皂隶们手上劲道自然轻,就好比行刑的时候,往犯人屁股上放了一个垫子,垫着打一样。此谓之“垫子”,送黑钱也便称为:“拿垫子”。

列为看官,这清代衙门之中主管行刑的坐班皂隶,绝对是个技术工种。这新人入坐班,手上没“垫子”,这可不成。全指着这个捞外快挣钱呢。所以新人们要苦练执行板刑的技巧。

首先,找一块砖头,上面垫一张宣纸。用大棍猛击宣纸,如宣纸破裂,则重新开始。如此周而复始,以宣纸不破而砖头尽碎为佳。等你练成这一项功夫,又要练第二项功夫。

这第二项功夫,是拿一块猪肉,下面放一块豆腐。用大棍猛击猪肉,循环往复的练习。最后以猪肉尽碎,而豆腐不破为佳。

两项功夫练成,新人便可掌刑了。送了“垫子”的犯人,让你皮开肉绽而筋骨无虞。没送“垫子”的犯人,则让你看似皮肉无事,实则筋骨尽碎。

刚才班头一直不着急用刑,便是等刘百润的朋友、家人前来送“垫子”。

刘百润被几名皂隶按在地上,正要行刑,却听得外面有人进来。那人对班头耳语了几句,又塞给班头一锭银子。班头对几名皂隶道:“垫子到了,手上都给我有点数。”

几名皂隶闻言大喜:“得嘞班头,您就瞧好吧。”

原来这赵老先生不能在明里为刘百润说好话。一为刘百润说好话,严县丞必定认定刘百润是曹知县的人。如果那样,严县丞说不准会亲自来坐班,看着皂隶们往死里打刘百润。他告别曹县丞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暗地里支使自己的下人,前来坐班给班头送上了纹银二十两的“垫子”。

虽说送了垫子,可那几十斤沉的大棍毕竟不是私塾先生手里的戒尺。五十大板下来,刘百润的屁股开花,疼的嗷嗷直叫。不过这都是些皮肉伤,敷点药,休养几天也便是了。刘百润嘴上嗷嗷叫,心里将严县丞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个遍。心想总有一天,也要让他尝尝这五十大板的滋味。

严县丞坐在太师椅上,一连打了几个喷嚏。心想:“这是谁背地里骂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