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年关账错出纰漏,背黑锅挨五十板(1 / 2)

 刘百润听得屋内戴吏首大怒道:“平日里怎么教你们的?纵是出了天大的事也要平心静气!到底出了何事?快说。”

刘百润又听屋内的二等书吏答道:“今年县衙各项账目均已算清交给县丞大人过目。可赈灾开设粥棚一项,竟短了十五两银子的账。县丞大人怒不可遏,让吏首大人您下午过去找他。”

本来这诺大一个县衙,每年账目开销何止万两?区区十五两银子,真是何足挂齿?即便你亏空个千两,只要将账目做平也就罢了。可若是做不平账,就算差了一两银子,也不能封账待查。这还有三天便到了腊月封账的日子,严县丞过目账册,竟发现短了十五两银子的账目,看来这几天整个户房都要点灯熬油,重做新账了!

戴吏首叫进刘百润,命他去吏房看看吕吏首在不在。这吏房的吕吏首跟戴吏首是拜把兄弟。刚才那二等书吏说,严县丞此时正在气头上。戴吏首想,还是先与我的吕兄商议商议再去找严县丞讨骂吧。

刘百润来得吏房,心中对吏房却有三分恨意。上回赵老先生赠他纹银三十两。来吏房报到时,吕吏现任用公文有问题,命几名书吏将他叉到捕班的时候,那几个书吏顺手牵羊牵走了这三十两银子。走到吏房门口,刘百润在心里恶狠狠的骂了一句:“贼窝!”

刘百润向当值的吏房四等书吏问明吕吏首确在房中,便折返回户房报予戴吏首。戴吏首整理了下号衣,对刘百润说道:“走,随我去吏房走一趟。”

这衙门之中,属吏房、户房最为重要,油水亦最多。吏房主管县衙内人事。不管是六房书吏也好,三班衙役也罢。凡是想在县衙内任职,都需吏房点头发公文。后世有言,人事即政治。这吏房也因此排在六房、三班之首。

户房主管衙门内的财权,这个不说列位看官也明白。衙门中账目、花销、收入全掐在户房手中。也因此,户房排在吏房之后,可称为三班、六房中,第二重要的地方。

这吏房吕吏首,生的肥头大耳。此人面似愚钝,其实心中却是狡诈多谋。否则也不会做如此重要之地的头一把交椅。戴吏首与他是把兄弟,知道自己的干兄深不可测。所以遇事爱找他商议。

戴吏首在吏房门口对刘百润说:“你在门口听差。”

刘百润领命站在门口,心中不胜欣喜。这戴吏首到吏房公干,不带别人,偏偏带自己一个四等书吏,看来是近日溜须拍马的事情做的不错。戴吏首器重自己。刘百润却不知道,一会儿他便要背一个大大的黑锅。

房中,戴吏首对吕吏首说:“吕兄,这几天年关清账太忙,没找你喝酒。近来可好啊?”

吕吏首客套道:“戴兄客气了,来来来,内室讲话。”

这吏房所在,是个套间。分为内室外室。内室之中清净,讲话外室之人听不见。

戴吏首在内室椅子上坐定,喝了一口茶,问吕吏首道:“忙活了一月有余,还是出了茬子。账目上差了十五两银子。据说老严怒不可遏啊。”

吕吏首笑了笑,脸上的肥肉乱颤:“哈,差了十五两银子的账?戴兄你可要当心了!最近老严的心情可差得很,你这正撞在了刀口上。”

戴吏首低声问道:“哦?老严怎么了?这到了年关口,咱兄弟又要巴巴的给他送年节礼。他又有一笔银子可收,心情怎么会差了?”

吕吏首说道:“得了吧,你还不知道?他在《清明上河图》一案的案卷上做手脚,想要一把扳倒曹知县,却被曹知县看破,改了案卷。为这事,最近老严像是吃错了药一般,逮着谁骂谁。你这回撞在了刀口上,难免受一顿臭骂。”

戴吏首急道:“我的吕兄,你可是孔明再世,周郎再世。你可得帮我想个法子对付过去。”

吕吏首调侃自己道:“拉倒吧,我就一个笨人,何谈什么孔明再世,周郎再世?你可见过长二百多斤的诸葛亮?”

戴吏首又急道:“唉。吕兄别说笑了。”

吕吏首回答道:“这事其实好办。他老严心情不好又不是因为你。老办法,交个背黑锅的四等书吏给他处置也就是了。顶多挨一顿臭骂而已,你挨顿骂又不会少块肉。要是挨顿骂就能少一块肉,我巴不得老严天天骂我呢。他娘的,这个月上了称,又涨了四斤。我都快胖的走不动道啦。”

戴吏首说:“唉,吕兄你是心宽而体胖。我早就想到了这个老法子,账目出错嘛,交个背黑锅的,挨几板子也就是了。此刻那背黑锅的,就立在你们吏房门口,你不去看看?”

吕吏首出去探了探头,回来对戴吏首说道:“竟然是这小子。嘿,这小子,我早就看着不顺眼了。你说,在一屋子上司跟前卖弄学问,显得就他有才学?这回教训教训他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