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问:如今汉室倾危,我继承父兄之业,打算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业。阁下既然前来见我,有什么能赐教的?
鲁肃绝非知名之士,孙权单独向他请教,应当是周瑜力荐的结果。
鲁肃说:想当年高祖皇帝想尊奉义帝却做不到,是因为项羽为害。今天的曹操就是当年的项羽,将军怎么可能做齐桓公、晋文公呢?要我说,汉室估计完蛋了,曹操也不是一时能除掉的。为今之计,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形势,趁北方多事之时,先灭荆州再灭益州,占据整个长江流域,然后登基为帝吞并天下,这可是高祖的帝业啊。
这就是著名的“榻上策”。
有学者认为,“榻上策”就是鲁肃版的“隆中对”,“榻上策”中“鼎足”二字说明了鲁肃也早已预见天下会三分,这可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整整早了七年。
然而这种说法显然不能成立。鲁肃见孙权的时候,刘备正挂靠在袁绍账下,所谓的三分天下连影子都没有,鲁肃预见如此遥远未来的依据是什么?
坚持“榻上策”是鲁肃版“隆中对”的人认为,鲁肃所说的“鼎足”是曹操、孙权、刘表三足鼎立。
但这样一来,又有问题了:
第一,如果鲁肃真是这个意思,那说明他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荆州最终被曹操吞了,所谓曹操、孙权、刘表三足鼎立完全是一个笑话。
第二,三足鼎立的本质是一种平衡,鲁肃的建议是先灭荆州再灭益州,与曹操南北对峙,这中间没有达成三方面的任何平衡。
第三,刘表是什么水平的人,用郭嘉的话说,那就是个只会高谈阔论的人(表,坐谈客耳),怎么可能与曹操、孙权相提并论。
《资治通鉴·卷63》在叙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将“鼎足”二字换成了“保守”,这才符合实际,所谓“鼎足江东”不过是后世附会之词。
鲁肃为孙权做出的战略规划非常符合实际,是江东集团发展问题的最优解,既有短期目标(保守江东),又有中期目标(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还有终极目标(建号帝王以图天下)。鲁肃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略家。
然而孙权对鲁肃的谋划很冷淡,孙权说:我就想尽力保住一方土地,进而辅助汉室,你说的那些不是我能做到的。
这个回答反应了孙权隐忍克制的性格,暂时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乱说。
有意思的是,刘备做徐州牧的时候,鲁肃是他的子民,刘备却没有发现鲁肃这个人才。鲁肃到了江东,孙策也没发现他是人才。反而草包袁术一眼就看出鲁肃是人才。由此可见,那些英明伟大的人也不是事事都英明伟大。
曹操南征荆州,鲁肃对孙权说:荆州和我们接壤,而且是一块非常富饶且富有战略意义的土地,这是成就帝王之业的本钱。如今刘表刚死,两个儿子也不和睦,军中诸位将领各有各的小算盘。刘备更是天下枭雄,请让我以吊唁为名去一探虚实。
鲁肃到达夏口时听说曹军正扑向荆州,于是昼夜兼程赶到南郡,此时刘琮已降,刘备正仓皇逃命。
鲁肃立即调整了自己的战略计划,决心和刘备联合共同抗击曹操。鲁肃冒险前去迎接刘备,并在当阳相遇。鲁肃表明了孙权的意愿和江东的实力,提议双方联合。刘备大喜过望。
刘备、鲁肃等人一同到达夏口,刘备又派诸葛亮跟着鲁肃去江东见孙权,共同商议联合的事情。那么,这次联合能成功吗?孙权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下节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