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北平论事(2 / 2)

回明 一顾倾城 7845 字 2019-09-08

“先,皇上最是顾念亲情,自臣追随皇上以来,还未见有任何皇室受到责罚,最严重的当初秦王养匪自重,勇王父子双双造反,皇上最后都不了了之,秦王不过是改藩易地,而勇王则在西方征战天下,那还不是皇上的恩典

“老师说的是,父皇仁德远非本宫所能比拟的。”朱文本附声说道。

“殿下,无论殿下做出什么举动,无非有几个结果”

“请老师明示。”

“一是殿下将一些不能明说的事情奏报皇上,这个又有两种后果,第一是皇上调查后并无此事。就会觉得是殿下多疑。第二是皇上调查后确有此事,那么皇上又会觉得殿下不顾兄弟亲情,只为了储君之位

连声称是,不敢打断老师的话语,听方孝孺继续说道:“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殿下不闻不问,那么皇上又会觉得点下赢弱,不足于托付江山社稷

朱文本忙点点头,也就是这种想法困扰着他,让他左右为难。方孝孺继续说道:“臣还是那句老话,以不动应万变,太子就当从未有事情生过一样,按部就班,就如同几年前那样处理北平之事即可,不可为此事困扰。”

“但是据本宫亲卫所述,民间对于本宫无子嗣之说,在某些人的操纵下,愈演愈烈,诟病良多,正所谓三人成虎、众口标金,本宫担心父皇听得毒了,心意自然会有所改变。”

“不孝有三无后为犬,””方孝孺这么说着,却用膘了一眼太子,看见朱文本的脸上登时红了一下,遂马上住嘴,劝道:“此乃殿下的心结所在,臣自当寻觅良医为殿下诊治,不过殿下却勿要将此事演变成心魔。”

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下去:“殿下还年轻,皇上也是正值壮年,有些话臣不知当说不当说,”

“老师有话说了便是不但是朱文本马上就打起精神,那边方中宪也注意起来。

“虽然说殿下的时间还长着呢,肯定会有龙孙的诞下,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殿下无子嗣,不得已之下,只耍殿下奏请将二皇子之子过继,皇上肯定也会答应的。到那时,一切问题都不存在了。”

朱文本脸色有些难堪,但方孝孺说的是实话,他对这个老师的信任也是无以复加,如果真的像是老师说的那样,真的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就算是过继弟弟的儿子为太孙,自己如果再有儿子的话,立储当然是自己的儿子了。谁也没有话说。

心里好过一些,朱文本从小就被人当做储君对待,自懂事开始起,就

人二凶未来皇帝自居,谁知道随着年龄的日的增大,所干情也越来越多,一旦受到威胁,总容易钻牛角尖,现在听老师这么一解释。心里顿时轻松了很多。

不过,还是说道:“不过二皇弟总是以北平、辽东官库中的储备作为疏导商贾们的渠道,长此已久下去,肯定会对辽东的生产造成打击,关于这件事情,本宫该不该向京师汇报呢?”

“报与不报都是一样的,皇上成竹在胸。这些事情哪能瞒的了皇上,依臣之见,这些事情绝非二皇子所故意为之的,而是别有用心之人,想挑拨殿下与二皇子之间的骨肉亲情而已。皇上既然不说,那么太子殿下也不用说,只是在奏折提提就好,让皇上知道殿下心里明白,点到即止方孝孺这样毋答。

但是又知道自己的说辞只能压制太子殿下的想法一时,这些话自己旁敲侧击的不知道说了多少次,过一段时间太子总是会又忧心仲仲。不由暗自叹息一声。

朱文本不敢再说,过了一会,就起身告辞,毕竟是在臣子的府中,传了出去对于方孝孺也不是太好,方孝孺将朱文本送至门外,而方中宪也转身欲走。

“慢!”方孝孺出口阻止道。他有些话想对儿子说。过了一会太子车驾渐渐远去,方中宪随着父亲又回到书房之中。

“父亲大人还有什么教谕?”“你怎么会和太子一起回府,难道一点礼数也不知道吗?”

“孩儿和太子出巡,路过家门口,太子非要进来,孩儿也没有办法,已经劝过了,父亲大人也可以看出太子的心结所在,那里是孩儿能够劝阻的了的

“太子今天还说什么没有,都见过谁?”

“启禀父亲,今日太子召见孩儿,先是在东宫谈诗论画,后来内卫呈上了一封密函,太子看后就心里烦闷。让孩儿陪他一起出巡常平仓,然后又去了永定河视察水情。在归来时路过咱们家,非要进来不行,孩儿苦劝无效,只得由的太子了。”

“密函的内容太子没有说吗?”

方中宪摇摇头,方孝孺叹了一口气,摆摆手,显出了一种老态,道:“嗯,你去吧。

方中宪离开西阁后,方孝孺深深地叹了口气。他老了,能活的日子几乎可以扳手指来计算,太子的性子别的都好,就是胸中城府太浅,容易被事情困惑。儿子方中宪虽然能继承自己的衣钵,但是原则性不强,没有那种强势所在。

要是换成自己,今日怎么也不可能让太子进府中的,难道就没有考虑万一自己不在,或者正在接待别的客人之因素吗?一味的盲从也是自己儿子最大的缺点。这样自己怎么放心将所有的事情交给他呢。

方显轻手轻脚为方孝孺换了一杯热茶,他端起茶盏抿了两口。又接着翻阅文稿。突然想起来什么似地,抬头问方显:“中仁多久没有来北平了?”

方显想了一下,道:“三少爷已经离开北平有一年零七个月了,自从上次和老爷吵架。

说到这里,方显似乎明白了什么,连忙住嘴,看着老爷的脸色,见没有什么变化,才放心一点。方孝孺没有表情的说道:“往宁海传个话,让他过来

停了一下,转口说道:“你一会去让中宪亲自写个信,让他回来,顺便带几个名医过来,就说我病了

方显吃了一惊,网想说什么,但是方孝孺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摆摆手让他出去了。等待这个老家人出去之后,放下手中的文稿,抬头看了看窗口传来的夕阳余辉,天色已经稍微有些阴暗了,其实刚才他什么也没有着进去,只是用看文稿来掩饰自己的心思。

想起了小儿子方中仁,方孝孺不由一阵的头痛,自己儒学世家,信奉的是孔孟之道,自己平常从不和那些鬼神之道来往,不管是道教、佛教还是其他的信仰在他看来都是旁门左道。方孝孺只承认那些只是心灵上的寄托而已,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他对这些鬼神之说显出了极大的不屑。

可是偏偏在他这样一个家里,生出了一个信基督教的儿子,不去学习孔孟之道,偏偏和一些不务正业的人天天厮混在一起,正在翻泽所谓的《几何原本》。据说这本书是那群传教士带来的。

自己读了一辈子圣贤书,都觉得没有完全领悟孔孟之说,作为自己的儿子,应该继承自己没有完成的事业,为什么要去学习那些蛮夷带来的东西呢?看着那些所谓的传教士,碧蓝眼,吃饭连筷子都不会用,所学的怎么会有儒家的学问深远呢?

为此,方孝孺当初和儿子吵了一架,方中仁气愤而走,回了宁海老家,虽然方孝孺觉得这个儿子不屑,但是这个小儿子除了聪慧之外,另外有一点是他比较欣赏的。那就是方中仁的坚持。

防:月底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