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后宫血斗(2 / 2)

蛮族战皇 末家大少 0 字 2022-02-21

皇后主持后宫事务,有权直接处置客氏。她没有这样做,或因投鼠忌器,或希望熹宗决断。

一次,张皇后在自己宫殿里看书,熹宗进去后问她在看什么书,她答曰:“赵高传。”张后用意很明确,熹宗默然。

赵高毕竟不是公鸟亦不是母鸟,毕竟他不是好鸟。

客、魏二人知道了,又恨又怕,扬言张氏非国丈张国纪女,而是盗犯所出,借以治张家罪。

另一太监王体乾说,熹宗事实很重夫妇兄弟情谊,出面说:“脱有变,我辈无类矣”。

这才保全了张后家族。

尽管如此,张皇后还是深受伤害。在她有身孕时,客氏和魏忠贤派亲信服侍,最终致使其流产。

这也是后来很多近代作者,喜欢写满清皇室后宫宫斗,故事情节尽皆源于此类之说。

其实满清皇帝后宫管理十分严格,不像是前朝。

谁谋逆祸害皇室子嗣是断然没有此等机会的,何况并没有这类事实记载于皇家正史。

另外一些得罪客、魏的妃嫔,连性命也难保。

明光宗选侍赵氏为二人所恶,最终被迫自尽。

熹宗裕妃张氏为客氏所妒,以有孕之身被禁闭,绝饮食而死。

冯贵人劝熹宗罢内操,被责为诽谤,此后被赐死。李成妃解救,被革封禁闭。

魏忠贤不仅仅打压后宫众位嫔妃,迫害致死无数,还与外朝官僚掀起激烈的斗争,他所动用的权势,比起明代任何一次类似的斗争,更具有党争性质。

当时不畏魏忠贤强权的东林党人亦不少。

在天启初年,标榜清流的士大夫都以东林党人自居,或被认为是东林党人。

经历一二十年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他们不但仍然具有左右舆论的力量,而且在大明我的朝阁中占据了一些重要的位置。

天启元年(1620年),叶向高成为内阁首辅,孙慎行任礼部尚书,邹元标任都御史。

天启二年,孙承宗入阁,兼掌兵部事,星任都御史,第二年改吏部尚书。

此外,高攀龙任左副都御史,杨涟也升至左副都御史,左光斗升至佥都御史。

开始,魏忠贤与这派官僚的关系还不太紧张。

他敬重星,在熹宗面前对他大加称赞。

二人并坐弘政门议事,星郑重告诫魏忠贤:“主上冲年,内外臣子,会各努力为善。这话虽使魏忠贤心中不快,但也还没有到翻脸的程度。

天启三年(1623年)是个重要的年份。

魏忠贤受命提督东厂,顾秉谦、魏广微等选入内阁。

顾秉谦、魏广微不断受到言路的弹劾,不为清流所容。

星与魏广微之父魏允贞是朋友,但他三拒魏广微于门外,公开说魏允贞无子。魏忠贤需要外朝官僚的配合,不为清流所容的官僚也需要投靠魏忠贤,他们很自然形成一个政治派别。

天启四年(1624年)四月,给事中傅等上疏,称左光斗、魏大中等与内阁中书汪文言交通。

六月,杨涟疏劾魏忠贤,列数他迫害朝臣、迫害太监、迫害妃嫔、蓄养内兵、罗织狱案等罪状,共二十四条,其它大臣也纷纷趁机一边弹劾,当时上奏的不下百余疏。

魏忠贤与外朝大臣的斗争,或者说,阉党与东林党的斗争,进入此刻正面而事实公开的阶段。

从当时的形势看,反对魏忠贤和阉党的力量还很强大,无论哪一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魏忠贤找到阁臣韩炉,希望他从中调解。

看起来这是一种妥协的姿态。

当时的韩炉不肯合作,其它大臣也不肯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