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后宫血斗(1 / 2)

蛮族战皇 末家大少 0 字 2022-02-21

 按照常理来说宦官能有什么大作为?

但是在明代开始,真正的宦官独揽朝政的,还是得从魏忠贤开始。

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乱政,也不敢和这一位相比。

东汉末年,汉灵帝倚信张让等十常侍,任其专恣蠹政。因之使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死,长子刘辩继立为帝,其生母何太后临朝听政,于是外戚同宦官的斗争又重新激烈起来。

太后兄大将军何进为了一举杀尽宦官,召并州牧董卓带兵入京,董卓还没有赶到,何进已为宦官所诱杀,官僚世族袁绍等又大杀宦宫。持续百年的外戚同宦官的斗争至此最终结束。

当时身拥强兵、骄纵跋扈的地方军阀董卓也已带重兵到京,从此,皇帝被挟制于强臣之手,东汉王朝也就名存实亡了。

十常侍指东汉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所以被称为“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

他们当时聚众为势,玩汉灵帝于股掌之上,以致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

十常侍自己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团的黑暗,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形势。

在这种基础上,后来的晋朝,南北朝,隋、唐几代皇帝都很注重对后宫宦官的管理。

但是在前朝争权夺势,后宫女眷夺权的背景下,宦官作为之间的一种联系,他势必会得势而宠。

明熹宗乳母客氏是北直隶定兴(今属河北)人,当时嫁侯二为妻,但十八岁便入宫。

明朝习俗,宦官与宫中女不可对食。

但是在幼帝登基呃那个时期,前朝阁臣在党同伐异的纷争,后宫诸位妃嫔都是各自保身。

当时的明代后宫除了妃嫔外,历代皇帝留下的女子大多均是宫女,也包括像客氏这样的妇女,暗中或公开和太监结为名义上的夫妻。

两宦官争一宫女之事,亦不乏其例。

客氏原与魏朝相好,见到魏忠贤,便移情于他。

熹宗即位,封客氏为奉圣夫人。

魏朝与魏忠贤争客氏,意义不止于争一女,而是争宠于熹宗,自然更为激烈,甚至两者夜间于宫中喧闹。

熹宗也竟然过问起此事,他问客氏看中了谁,由他做主安排。客氏最终选择了魏忠贤。

魏忠贤与客氏合谋,降旨将魏朝驱逐出宫,打发回凤阳,派人在途中将他杀死。

这也是一种人,行事毒辣,务必赶尽杀绝的一种为人处世作风。

谋杀了魏朝后,魏忠贤又把比他地位更高的王安定位了下一个要谋害的目标。

王安不同于势单力薄的魏朝,是先帝的顾命太监,在移宫案中与外朝大臣合作,有相当的威望。

当时御史方震孺上疏,请逐客氏和魏忠贤。

王安也感觉到魏忠贤的威胁,奏明熹宗,欲加惩处。但真要处治时,他又手软了,毕竟都是作为宦官的,只是令他改过自新。

其实王安的一种不忍心,造成了一个大错,是他追悔莫及的。

客氏被迫出宫,魏忠贤一时无所作为。

谁知熹宗比他更离不开客氏,若失魂魄,不食者数日。

不久,又把她召回宫中。魏忠贤和客氏在外朝官僚中寻找伙伴,找到魏的同乡、给事中霍维华,指使他弹劾王安。

客、魏包围熹宗,降旨将王安降为南海子净军,最终又派人把他杀害。

这是魏忠贤勾结客氏,在后宫逐渐揽括党羽,壮大羽翼的一种作为。

王安死后,魏忠贤升为司礼秉笔太监。

这毕竟打破了常规,因为他魏忠贤毕竟认得权贵与金银珠宝,就是不识字这种货原本断没有资格入司礼监的。

熹宗皇后张氏,多次向熹宗谈起客氏、魏忠贤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