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拔苗助长(1 / 2)

蛮族战皇 末家大少 0 字 2022-02-21

 对南宋小朝廷来说,1234年,还是一个特殊的转折点。

至少对于真正还是执政的理宗皇帝来说,这是他一个最终开始施展权力筋骨的时机。

赵昀即宋理宗,系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九世孙。

赵昀原名赵与莒,绍兴府山阴人。嘉定十五年被立为宋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

嘉定十七年(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

宋宁宗死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

因为权臣史弥远最终选择赵昀继位,就是看到他的无能和软弱,加上没有谋略与学识。

宋理宗赵昀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所以就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他自己尊崇理学,由此纵情声色,直到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死后,赵昀才开始亲政。

其实在被挟持的情况下当皇帝,不等于说他永远没有机会,不可能构成党羽。

这就看一件事情,人自己的事实作为,是重于学识,还是沉迷享乐,这才注定了他未来的命运。

他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

此前的南宋,一直受到金朝的打压,甚至丢失了北宋时期的黄河流域大片中原领土。

几乎90以上的北宋权臣,皇亲贵胄都被一网打尽。

这对赵氏家族的教训,可谓是刻骨铭心的。

作为一个政治集团,它应该是自己励精图治,安抚黎民,振兴经济,强大军事,重用文武人才,强化地方管理来增强国力,壮大军力。

但是在赵构一流屠杀勇士,谋算贤臣,屈辱卖国的核心思想引导下,南宋是一再的受欺压,最终无去处

好不容易得到了金朝灭亡。

这本该是南宋恢复河山,重整朝局,恢复统一,搞活经济的一个大好时机。

但是他的作为又是如何呢?

我跟拖雷,就在讲,曾经的历史,蒙古人灭掉南宋的几次战争。

公元1234年六月,宋理宗命全子才,率一万淮西兵为先锋,直趋汴京,命赵葵率五万主力军作为后继,将赵范任命为两淮制置大使,驻军光州、黄州间负责接应。

又因此前史嵩之始终反对出兵,所以宋理宗就不用京湖兵,只用淮西兵,但要求史嵩之负责为淮西军供应粮草。

六月十二日,全子才从庐州(今安徽合肥)正式出发,六天后渡过淮河进入敌境,由于蒙古大军已经撤离,河南省以及周边巨大地区,百姓又死伤殆尽,因此宋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路进兵时,半个月连活人都没看到几个。

渡过淮河之后,全子才军于二十二日到城父(今安徽亳州谯城区附近)。

城父本就是大城,在北宋时号称小东京(也就是小开封),此时却只有十余处民居。

二十四日,全子才带着南宋大军到达毫州,毫州残破到只有七名金人残余士兵守城,一见宋军便投降了,这是宋军端平入洛的第一个战果。

六月末,全子才收复了宋太祖的发迹之地南京应天府。

此刻的蒙古将塔察儿早就闻报宋军北进,便率所部蒙古兵退到黄河以北,故意示宋军以弱,以引诱宋军深入。

本身蒙古就是历来以这种以退求进的战斗方式,这是用骑兵游击战术,消灭敌人的一种老套办法。

过黄河之前,蒙古人还动用了另外一招,就是把黄河南岸的河堤掘开,放河水到淮河一带。(这造成当时黄河改道,由苏北入海。)两淮一带顿时大片的土地变成水地沼泽,严重地干扰了宋军的行军。

许多地方的水深到腰部,一些地方甚至涨到宋军士兵的脖子。

不仅如此,当时宋军的后勤补给线也被严重破坏,运粮队得绕一个圈子才能抵达河南境内,给后面的兵败又埋下了一个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