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章 闽海风云 一(1 / 2)

 (二连更,今日终于坚持下来了。苦逼,兄弟们,求支持啊!)

同盟会第一次大会结束之后,光复区的事务完全由行政、宪政、军政三司的沈廷扬、顾炎武、阎应元接手。

沈廷扬、陈子龙的行政司,着重于光复区社会生产的恢复;顾炎武、许用的宪政司,着重于同盟会的会员发展、新教育体系的筹建;阎应元和徐玉扬则是负责同盟军的扩军整训事务。

高旭正式落实了同盟会的组织框架,并把这个框架付之实践。至于成效,自然需要时间来检验。

至此,高旭的目光开始投向闽海。

由于投入了大量的侦查力量在江南境内,满清贝勒、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的动向,一直在高旭的掌握之中。到了正月十五日始,勒克德浑领三千满兵,以及绿营参将金声桓部一万余人,向赣东进发,预计正月下旬,将经过福建的仙霞关入闽。

正如高旭所意料的那样,仙霞关的郑氏守军已经后撤,郑芝龙已是完全引狼入室了。

让高旭同样意料之外的是,他一直以为郑森被押在南京为质,想不到情报处的黑衣卫暗探,在勒克德浑的部队中,竟然看到了郑氏少主郑森的身影。

“确定么?”高旭若有深思地问着邬含蓄。

“确定。”邬含蓄道:“经过三个探子的确认,而且,锦绣楼也传来情报,说郑森确实不在南京。”

“他的情况如何?”

邬含蓄道:“据探子回报,已经被整得没有人样了。”

高旭寻思着。郑森没有关在南京,而是随着勒克德浑回福建,这想必是郑芝龙开关、投降的条件之一。大约以那洪承畴的想法,郑森不光是个筹码,也是一个打开福建大门的钥匙,让郑森随军作质,是为了怕郑芝龙万一变卦。

至于郑森在南京为质时的情况,高旭经过锦绣楼的情报渠道了解到一些,这个郑森果真是个倔强孤傲又不失大义的性子,当日他的老师钱谦益来劝他剃发,他当场扯袍断交,以绝师生之情,然后破口大骂,以明留发不留头之志。

要说起来,这个郑森的脾气也是很极端、也很矛盾的。历史上,郑芝龙被掠到北京为质,郑成功照样不以为然,照样走自己的路。或许他固执地认为,只要他不降,满清就不会杀他的父亲。但结果是,满清招降不成,当即在北京杀了他的父亲兄弟。

不管如何,无论这个郑森在性格上有什么样的缺陷,其坚韧的心志,起码值得高旭佩服。但高旭佩服之余,又因为郑森的回去,会对福建的局面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加的无法估量起来。

∶∶∶∶∶∶

黄道周自从李中藻口中得到福建危机的消息之后,就立即打算回师勤王,但是让他想不到的是,因为清兵由赣路入闽,郑芝龙通敌买国,隆武朝廷危在旦夕的消息传出之后,浙东官绅们的态度一下子暧昧起来。

自从去年**月份,黄道周以隆武首席大学士督师的身份来到浙东,自认凭着自己的声望,浙东必定众志成城。但是黄道周的声望是有,但他没有与他声望相匹配的能力。他督师身份领原浙江总兵方国安、防倭总兵王之仁以及肃虏伯黄斌卿部的舟山水师,在进攻杭州遭到大败之后,就一蹶不振。随后,黄道周就失去了对浙江明军的实际节制能力,各部明军为了钱饷又开始闹内哄。

现在隆武朝廷危急的消息传开之后,浙东官绅又起了别样的心思。要是隆武指望不了,台州不是还有个鲁王么?去年他们本来的打算就是要立鲁王监国的,都是因为黄道周的来到才奉了隆武帝的诏书。

要是隆武有了什么三长二短,无所谓,他们就地取材,再立鲁王就好了。

至于黄道周说要领着浙东人马回福建勤王,像方国安、王之仁这些人就开始打哈哈了,皆以杭州城内清军大敌当前作为理由推托。以他们想来,那满清贝勒勒克德浑去年就镇守杭州,差点灭了他们。他们哪里还敢把脑袋向勒克德浑的刀口凑,何况福建是郑芝龙的地盘,既然他都决意降清了,以勒克德浑和郑芝龙两者的势力,他们这些浙东人马跑到人生地不熟的福建,不是纯粹找死么?

不去,绝对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