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章 寂寞的小石湾(二)(1 / 2)

 提起黄山,人们先会想起安徽黄山那奇峰之秀丽,却不知江阴也有黄山。江阴黄山没有那安徽黄山的那种妩媚的风光,但它雄峙在长江之畔,长江自京口折向东南,奔腾至此骤然紧束,形成重险,随后滔滔入海。江阴黄山是当地诸山之冠,距江北边岸最窄,隔江与靖江孤山遥相对峙,江面最狭处不足三里之遥。江阴的黄山犹如江阴的男人一般,它是刚性的,它见证了千年来在江阴上演的一幕幕铁与火。

离黄田港大撤退的时间已过去一天。当夜崇明高氏的船队来到之后,又连夜撤离了万余人,但留在港口仍有数万人。高旭让船队运送一部分乡民至长江对岸的靖江,脱离刘良佐大军的威胁,其余的大部分随高字营转移到黄山小石湾。次日,刘良佐得知高旭竟然滞留在黄山小石湾,命一部将领兵来攻。但高字营利用黄山的地利,小石湾炮堤上七座没有被江阴人拆迁到城内的红夷大炮,以及包头鱼战船在江岸上的火力支援,打退了清兵一次次进攻。

坚持了一日之后,滞留在小石湾以及对岸的乡民终于被撤走大部。但仍有近万的妇孺老少不肯离开,他们已怀着死志随着高字营坚守在小石湾,任高旭如何劝勉都无济于事。这次迁移到崇明的江阴乡民将近五万人,这对本是形势复杂的崇明岛来说将是极大的冲击。虽然有高老头和沈廷扬的安置周旋,但是不过是几日功夫,高旭就收到了数十起江阴乡民在崇明岛上被挟持抢劫的消息,特别是那个号称监国的义阳王,对每个上岛的江阴乡民征收极重的赋税,江阴人逃难时携带的积蓄几乎被洗劫一空。

收到这样的消息,高旭也不奇怪。对江阴乡民的自保不能完全寄托在高老头以及沈廷扬身上,他高旭费尽心力从江阴营救出的难民不能刚出虎口又入狼窝。高字营在港口灯塔与刘良佐的初战中伤亡过半,只是在剃令下,江阴又是热血之地,兵源根本无虑。,高字营虽然在小石湾与清兵战斗数场,伤亡不轻,但人数却是不降反增。监于迁居到崇明的江阴乡民的安全,高旭决定把高字营一分为二,让何常领三千人马驻扎到崇明岛,护卫乡民。在高旭的计划中,崇明岛的控制权必须要抓在自己手中,只是此时自己的力量还小,而且时机不对,与那些流亡到崇明的南明水师残军内哄,不过是便宜了满清而已。

高旭转头望着立在一旁神色怅然若失地望着江阴城的何常,道:“何大哥,你这次领三千人马去崇明,有我父亲以及沈大人的关照,想必没有多大问题。现在我们初来驾到,立足未稳,如有纠纷,小事可忍,但大事却绝不可忍。我们江阴人面对清兵况且面不改色,视死如归,何况义阳王那龟缩在孤岛上的几千残兵。”

何常瘦削的脸孔上冷峻地点点头。在黄田港的死战之中,何常的脚夫营组成的血肉长城保卫了港口数万乡民的安全。这个昔日被人瞧不起的脚夫,如今已让乡人们肃然起敬。“江阴之盾”,以这个外号打不死的蟑螂已被乡民冠上这个新的绰号。让何常去崇明,高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何常的性子严谨,他从不占别人的便宜,也容不得别人冒犯自己的尊严,抱着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处世宗旨。而徐玉扬生性豪迈,不拘小节,既然是性情中人,自然爱恨分明,要是他去了崇明,说不定搞得翻天覆地。如果说何常擅守,可谓“江阴之盾”,那徐玉扬擅攻,就是“江阴之矛”。

何常深深地望了望山峦下的江阴城,然后向高旭行了一礼,转身而去。

走了几步,何常突然回头,对高旭道:“我们会回来的,对不?”

高旭深深在吸了一口气,然后道:“我们,从不曾离开。”

望着何常及他的三千高字营消失在长江的尽头,一直立在高旭身旁的小芸娘道:“自古英雄出草莽。这个何常敢拼敢杀,坚韧不屈,是个英雄人物。”

站在小石湾之巅,高旭默默地俯视着江水东逝而去,望着最狭处的江岸,三百年后,这里将有一座雄伟的长江大桥连通南北。在高旭的记忆之中,当时到江阴旅游的时候不过事隔一年,往事虽然历历在目,但一切却是物人两非,恍如梦境一般。

高旭没有接小芸娘的话,只是望着江水深思。隔了一会儿,只听她又吟道:“海角天高月满山,新亭清泪洒斓斑。春风吹断兴亡梦,潮落潮生小石湾。”

“春风吹断兴亡梦,潮落潮生小石湾。”这诗句入情入景,顿时让高旭心底升起一番慷慨,不由重复了一句,看了小芸娘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