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旗舰出击(1 / 2)

苏联英雄 血蝠 0 字 2021-09-22

 科伊维斯托岛,卡累利阿地峡西侧咽喉,芬军在岛上面向芬兰湾一侧构筑了大小三处要塞,还在树林里构筑有新的岸防炮阵地。</p>

由于芬兰人在岛上新的重炮阵地具有灵活的射角,进攻地峡西侧得红军进至库奥莱马耶尔维一带后就会受到科伊维斯托岛上炮群的威胁,这次“十月革命”号和“马拉”的任务就是摧毁科伊维斯托岛的芬军要塞与炮兵阵地,消除进攻地峡部队侧翼的威胁,并为红军今后占领该岛创造有利条件(科伊维斯托岛距离卡累利阿地峡不到1.5公里)。</p>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伊萨科夫走出了旗舰“十月革命”号的装甲舰桥,站在司令塔外的廊道上:舰队正以14节的航速驶向预定阵位,完全不惧波罗地海凛冽的海风和夹杂在海面上的浮冰。芬兰湾最多还有二十几天适合舰队行动,随着气温的下降冰情将越来越严重,到1月下旬会连破冰舰首的战列舰也将无法出动。</p>

作为红旗波罗地海舰队指挥员,伊萨科夫了解这次克里姆林宫对芬兰的作战计划,他的舰队有这0天时间应该就够了。半个月前自己已经派出舰队所有具有扫雷功能的舰艇,在芬兰人的眼皮子底下为舰队扫清了障碍,战列舰是国内战争后第一次执行战斗任务,一想到这让他平静的心不由兴奋起来。</p>

“马拉”号就在“十月革命”号舰尾零点五海里外,五艘驱逐舰分成两队在战列舰编队前后护航。对于脚下的“十月革命”号,伊萨科夫对后面的”马拉“号感情更深,两年前自己还是红旗波罗地海舰队参谋长时就是乘坐”马拉“号去的英国参加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阅舰式。因为“十月革命”号具有新设计的装甲指挥塔,而且观瞄系统相对更加先进,这才在去年成为波罗地海舰队新的旗舰。</p>

说到先进,伊萨科夫的思绪不由的飘到了遥远的巴伦支海,两艘苏联级服役的事他已经知道,而现在编队里两艘战列舰的舰长都是去年的副舰长,舰长同志们一年前就已经前往北方熟悉、指挥新舰。</p>

同苏联级相比,脚下的战列舰已经落伍了,但中央没打算现在就用上新式战列舰,冲锋陷阵还得靠这些老舰。“老舰,呵呵。”他突然想到了现在在黑海舰队的“伏龙芝”号,那艘被大火烧的损失惨重的老舰十多年来都在敲敲打打,几次服役又进船厂,现在反而成了“巴黎公社”级(就是“塞瓦斯托波尔”号,只不过都改了名字。)里最现代化的一艘。新的动力系统和先进的指挥体系,就是炮塔少了一座,只留下9门主炮,代价付出所得到的是航速大大提高,成了黑海舰队航母的“贴身保镖”,但这样也让它无法和“巴黎公社”号进行舒服的编队。</p>

“司令员同志,还有十分钟我们就将进入炮击阵位。”</p>

“十月革命”号舰长莫斯卡连科上校走出司令塔,向伊萨科夫报告。</p>

海面上能见度非常好,两艘战列舰一个漂亮的转弯,如同参加海战一样占据标准的T字头有利位置,这样就能发挥全部四个炮塔的火力。由于是对岸炮击,舰队采取了公制距离计算法,距离科伊维斯托岛公里时将航速保持在4节。</p>

“距离两万两千米,炮击计算完成,各炮塔准备完毕!”</p>

扬声器内传来坐镇顶部炮击观察所的炮长的呼叫声。</p>

“开始吧。”伊萨科夫向舰长莫斯卡连科下达了命令。</p>

“我是舰长莫斯卡连科,全舰齐射!”</p>

1门主炮齐射的气势如同天翻地覆一般,高扬的炮口喷吐出炽热的火球,巨大的炮口风暴横扫一切,瞬间产生的后坐力甚至将两万六千多吨的舰体都后推了半米!</p>

炮弹高速飞行产生的声响如同高速驶过的列车发出的轰鸣,只不过更响更恐怖,炮击发射产生的巨响夹杂着音爆让整个舰队的人都热血沸腾,肾上腺素极急剧分泌。</p>

伊萨科夫通过安装在指挥塔的高倍双筒望远镜仔细的观察公里外的芬兰要塞,几十秒后看到成片的烟尘和巨大的烟团升起。</p>

4发重达470.9公斤的М-11型穿甲弹准确命中目标区,剧烈爆炸后在堡垒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四周的地面上留下巨大的弹坑。</p>

舰桥顶部炮长发出的一个个指令都同步传到司令塔,现在一切都已经交给炮长,伊萨科夫和莫斯卡连科不再干预炮长的指挥。</p>

再次装弹完毕的主炮再次扬起炮口,司令台内能清楚的听到炮管扬起同炮塔微微旋转时发出的声响,这一切都意味着下一轮炮击即将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