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救还是不救?(求银票)(1 / 2)

 扬古利恍然道:“原来如此!奴才愿请命为大汗攻打朝鲜!”</p>

皇太极摇了摇头,道:“不,这是朕称帝后的第一场大战,朕要御驾亲征。”</p>

就在扬古利尚且感到错愕之时,心中一沉的范文程与喜形于色的多尔衮已相继跪倒行礼道:“吾皇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太和殿内,面容严肃的崇祯皇帝问道:“诸位爱卿可知,朕今日为何要将你等召至这太和殿上朝?”</p>

按照常例,明朝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又称御门听政,只有遇到主要节日或重大事件时才会移至太和殿上朝。</p>

能来上朝的官员们,哪个不是千里眼,顺风耳?又有何人会不知道发生了甚么?但崇祯问完了许久,偌大的太和殿内却仍是鸦雀无声。</p>

崇祯冷笑一声,指着东北方说道:“就在你等沉默不语的时候,关外的蛮夷匪首皇太极已经称帝,定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并且热火朝天的在鸭绿江边为其一十二万八旗兵赶制战船了!”</p>

身为内阁首辅、兵部尚书的孙承宗,出班奏道:“启奏陛下,《国语》有云:君忧臣劳,君辱臣死。如今蛮夷胆敢沐猴而冠,妄称天子御驾亲征,致使陛下感到忧虑,乃老臣之过也,还请陛下治罪。”</p>

崇祯摆手道:“爱卿不必如此自责,你固然是内阁首辅。”说着扫了殿内的众臣一眼,又道:“然这满朝文武,也无不有着为君分忧的职责。”</p>

文武百官们听了皇帝这话,连忙纷纷跪了下去,伏地道:“臣等有罪,还请陛下治罪。”</p>

崇祯淡淡道:“朕并不想治你等的罪,朕只是想知道,何人能够为朕分忧。”</p>

见半晌仍无人出言,已是满头白发的孙承宗,缓缓抬起头来说道:“老臣愿领精兵十万,赶赴朝鲜,以解君父之忧。”</p>

崇祯颔首道:“好!爱卿果然不负朕望。”说着挥手道:“都起来吧。”</p>

朝臣们一起谢了恩,方才重又站起。</p>

崇祯道:“爱卿老当益壮,更是忠勇可嘉,不过朕深思熟虑了一夜,还是决定暂且不援助朝鲜。”</p>

此言一出,众臣顿时哗然一片,礼部尚书李标急忙出班奏道:“启禀陛下,数百年来,朝鲜举国推崇儒术,教化大行,男有烈士之风,女有贞正之俗,国人常以小中华自居,其国主李倧,更是对我大明执礼甚恭,由原先每年向我朝进贡两次改为四次,实在堪称大明诸多藩属国之表率,如今朝鲜有难,陛下若是不救,则会让其余属国感到寒心啊!”说完便扑地跪了下去。</p>

孙承宗也奏道:“陛下,李尚书说的是礼教,老臣还要向陛下奏明军事上的影响,如果陛下不出兵救援,国力微小但却始终为大明滋扰后金的朝鲜,势必难以敌得过八旗铁骑,朝鲜败亡后,就会让世人产生一种认知:谁如果臣服大明而与后金为敌,朝鲜便是前车之鉴,到了那时,恐怕包括察哈尔部的林丹汗,都有转而投靠后金的风险……”</p>

然而孙阁老的话还未说完,殿外的大汉将军就已疾步走了进来,躬身禀道:“启禀陛下,朝鲜国王李倧之子,凤林大君李淏,此刻已至宫外,请求面见我大明天子。”</p>

崇祯思量了片刻后,颔首道:“朝鲜国王对大明礼敬有加,朕也不可失了礼数,请凤林大君入宫觐见吧。”</p>

孙承宗闻言暗自松了口气,这位凤林大君虽不是长子,但却熟读诗书,通晓汉文化,因此深得其父李倧的喜爱,有意将其培养成下一任国君,如今李淏既然来了,那么自己劝皇帝出兵援朝,就更增添了几分把握。</p>

过不多时,身着朝鲜王室服饰,面如冠玉的李淏便踱步走入了太和殿,对着崇祯皇帝毕恭毕敬的行了三跪九叩之礼,这才朗声说道:“朝鲜国王之子李淏,参见天朝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崇祯满意的点了点头,摆手道:“爱卿不必多礼,快快请起。”待其谢恩起身后,又问道:“不知爱卿此来大明,所为何事?”</p>

愁眉紧锁的李淏,躬身禀道:“回禀陛下,微臣离开汉阳城时,清军主力便已渡过镇江,占领了郭山城,兵锋直指定州、安州,此刻汉阳城势必已是危如累卵,还请天朝皇帝陛下大发慈悲,尽快出兵援朝,救我父王!”说完便伏地跪了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