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舰制造:中美分庭抗礼的时代即将到来么?(1 / 2)

武侠.历史 喵喵2001 4891 字 2019-11-15

 12月13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盖瑞.罗海德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表示,对中国蓬勃发展的造船业“表示担心”,因为中国造船业近年来增长迅速,变得极富竞争力,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它将超过韩国,成为世界造船业霸主,同时,他对美国造船业和造船能力“竞争力的每况愈下”表示忧虑。

更耸人听闻的则是共和党参议员杜肯.亨特的论调,他认为,中国“每年建造500艘商船,而美国仅300艘;中国每年建造3艘潜艇,而美国仅1艘”,且中国每年4.8万吨钢的年产量也是美国的差不多5倍,如果这种造船能力“迅速转化到军舰制造”,则“会使中国海军战力超越美国海军”。说来类似论调在美国颇有响应者,如海军学院教授迪恩.凯拉就称中国舰艇建造的新技术采用“几与美国同步”。这一论调甫出,就迅速传播,不但在美国,也在法、德等国媒体上引起热烈讨论,在中国更是争论得热火朝天。

那么事实究竟怎样?中美两国在军舰制造方面分庭抗礼的时代,真的即将到来么?

作战部长口中的真相

和国内外某些舆论的辗转渲染不同,事实上作战部长罗海德这位美国海军最高军职负责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表态是相当谨慎的。

中国造船业近年来的确增长迅速。2005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21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2%;2006年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今年前3季度120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2006年,中国造船业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韩国、日本,市场份额自17.6%升至23.5%,预计到2015年年造船完工量将达2400万载重吨,市场份额将升至35%,从而逼近日、韩的产(2006年韩国市场份额正是35%)。

与之相比,美国的造船业显得景象暗淡。

clarkson根据手持订单量统计的世界造船百强,日本占28家、中国27家,韩国虽仅14家但前10名占了7家,美国仅6家,前30名内竟无1家入围,著名的英格尔斯造船厂1977年拥有员工2.5万,如今仅1万左右,另一家著名船厂纽波特纽斯船厂则干脆自1998年起退出商船制造行列。尽管美国政府于1998年推出“造船能力维护协议”,为本国船厂建造商船提供新的补贴,且保护性的“琼斯法”(从事美国港口间商业承运的船队必须为美国所有、由美国建造、全体船员必须为美国人)一直有效,但年商船完工吨位长期在100多万载重吨、甚至几十万载重吨的低标准徘徊,许多美国航运巨头都大量外购船舶,甚至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大批航运公司连修理都宁肯送去国外。

可见,罗海德部长的忧虑,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事实的:中国的造船能力在迅速提高,且有可能赶上或超过韩国,而美国的造船业的确缺乏竞争力。作为职业军人,他仅对这一现象含蓄地表示“担心”,而未作更多诠释,说他“惊呼”中国海军舰艇制造能力如何,其实是一种误传,尽管罗海德部长未必不纵容甚至欢迎这种误传。

但他所言并非句句都是真相:美国的“造船能力”绝非每况愈下:美国26家主要造船厂共拥有船台69座,船坞45座,其中能造20万吨以上船舶的5座,最大的达39万吨级,不论军船、民船设计、建造或船舶设备配套能力,在世界都当之无愧名列前茅。与之相比,中国能造20万吨以上船舶的船台(船坞)仅两座。

参议员的错账

真正提出中国舰艇能力即将威胁美国的是亨特参议员,可惜他的账本错乱得不堪入目。

如果仅就商船而言,5:3的中美比例恐怕他还算少了(前面已有对比),但中国制造商船能力真的能“迅速转化为军舰制造能力”么?

应该承认,中国近年来在军船制造水平上的确有较大提高,新型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和船坞登陆舰等大批下水,但和美国相比,其差距是天差地别的。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均衡、最完整的舰船体系,从核动力航母、核潜艇到两栖攻击舰应有尽有,而且近几十年来,众多舰船制造的新概念,如“海上预置舰”、“武库舰”、“濒海作战舰”等,均由美国提出并完善、实施,而中国不但始终处于追赶者地位,且尚不能自主研发一个大国舰队所应配备的全部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