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寂寞(2 / 2)

武侠.历史 喵喵2001 2741 字 2019-11-15

主体育场外有一座巨大的主题雕塑,上面刻着该届奥运会所有奖牌得主的国籍和姓名,但原本寥寥无几的当地参观者竟很少在此驻足,更看不到留影的,原来这届奥运会,东道主竟未获得一枚金牌,创下奥运史上一个尴尬的纪录。

由于奥运的失落,当地人对大型运动会避之犹恐不及,此后各类运动会的筹款、招商均困难重重,这反过来更加剧了奥运场馆的闲置危机。在千夫所指的巨大压力下,当年组委会负责人德罗什默默忍耐19年,终于在2005年2月2日饮弹自杀,给原本寂寞的奥林匹克中心添上了一抹更加凄凉的色彩。

蒙特利尔奥运的财务亏空不但拖累了魁北克人20年,更一度拖慢了加拿大联邦经济发展的速度,使得原本炙手可热的奥运承办权一度无人问津,84年奥运会更落到只有洛杉矶一家申请。但正是从蒙特利尔的失败上,奥运大家庭的不同角色,终于不约而同地认识到,奥运再不能走以往的路线,从这一刻起,奥运开始悄然变脸,由坚持业余性转而接纳职业运动员,由政府拨款为主转而注重商业化经营,原本清贫的奥运会从84年起变成人人争抢的聚宝盆,原本只能在职业联赛中亮相的NBA“梦之队”巨星,也站在了五环旗下,这一切聚变,可以说都肇源于对蒙特利尔失落的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蒙特利尔在奥运史上的重要性、里程碑意义,也许并不亚于雅典、巴黎、洛杉矶、汉城。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许是蒙特利尔奥运的阴影太过浓重,至今加拿大人对奥运的热情也带有相当多的保留。当魁省省长在还清最后一笔奥运债时即兴喊出“魁北克要争办2022年冬奥会”时,迎向他的目光中,疑虑和保留远多于支持和赞许。

在国土的另一端,几千公里外的温哥华地区,2010年冬奥会越来越近,当地人对奥运的争议声也越来越响亮。尽管筹委会主席约翰.福龙2005年底曾宣称,冬奥会将为这座城市带来17亿美元直接收入,和丰厚的附加效益,但仅过了一年多,人们就发现,冬奥预算已超支29%,其中场馆建设如不压缩,将超支41%,而为冬奥会服务的快速轨道交通“加拿大线”,不但进展缓慢,原本19亿的预算成本也早就悄然涨到了22亿。冬奥效益并未带来预期的旅游业、餐饮业和商业大发展,大兴土木所造成的建材短缺和上涨反倒让建筑成本增加了近50%,使得房价飙升,让一般民众叫苦不迭。许多市民开始担心,温哥华人会不会想蒙特利尔人那样,为10多天的风光热闹买上30年的单。

在这种复杂心态作用下,当地人对奥运的态度是微妙的:有人欢迎,有人期许,但也有许多人选择了出声反对:年初列治文速滑馆落成,有关方面兴致勃勃地邀请市民免费试滑,响应者寥寥,带着横幅去抗议的倒不少;3月,飘扬在温哥华市政府大楼前的巨幅奥运五环旗,也被反对奥运人士悄然窃走。

虽然如此,和当地人攀谈仍不难看出,尽管狐疑不绝,顾虑重重,但他们其实比任何人都更盼望、也更需要温哥华冬奥会的成功,因为惟如此,加拿大人才能彻底摆脱笼罩头顶30多年的蒙特利尔阴影,用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飘扬的五环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