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以奇决之(一)(1 / 2)

 第三百一十六章以奇决之(一)

(诚挚感谢书友“一浪”、“龙啸九天”投出宝贵的月票,诚挚感谢书友“Manuelkou”、“ivanyu”、“jasonevens”的慷慨打赏。(顶点小说手打小说)小生拜谢)

就在上将军赵括闪念间,只听秦军方阵中传来一阵阵“嗵嗵嗵——”的脚步声。那脚步声沉重、整齐而密集,虽是人足踏出,却声势骇人,竟然和马蹄踏地之声势,甚为相近。

稍后,赵括只见那三百余步宽的空当中,清晰可见一个与其余秦军迥然不同之黑色方阵正在缓缓推进。赵括一眼扫去,只见那杀气凛然、军纪整肃之战阵,约莫由两万余秦军士卒列成,远远望去,恰似一面强固之黑色石墙,且是布满锋锐尖刺之石墙,随着那震慑人心之脚步声,正步步为营地、稳扎稳打地向前推进。

恰在这时,上将军赵括那双目中的两道寒芒更盛了。望着那一步步杀来的黑色方阵,赵括心头便是陡然一凛:“呵呵这就是那传说中无坚不摧、百余年未逢敌手之秦军重甲步兵方阵——秦武卒方阵么?白起老匹夫,毒啊这甫一交锋,就拿出杀手锏来,真是想一举击溃我赵军乎?”

所谓秦武卒方阵,乃武安君白起参照着一代名将吴起之魏武卒阵势,加以改良后,费尽心血、倾力打造而成的重甲步兵方阵。所谓重甲步兵,顾名思义乃身披重甲之秦军精悍士卒也

此阵中秦军精悍士卒们皆披坚执锐、战力超群,实乃冲锋陷阵精锐之师也。因了青铜过于笨重,而秦国铁料奇缺,故秦武卒只有所戴之头盔为青铜制成,其所披之重甲,并非以青铜或铁料打造,而是惊世骇俗地以坚硬的石材打造而成,其材质在冷兵器战争史上可谓乃独一无二。

石制铠甲甚为沉重,重约数十斤,一般之士卒传至行军已是困难,更不用说战阵冲杀了。唯有历经残酷训练、体力惊人、耐力惊惊人之秦武卒方可披之。

此甲由领、肩、前后身、左右披膊构成,石制甲片之形状因其所在部位之不同,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鱼鳞形等各种形状,且甲片表面微微向外突起,形成一定之弧度防御外来之冲击力。其甲片长、宽约寸许至数寸不等,厚约一分至五分。甲片穿孔后以扁铜丝相互连缀,组成一幅完整的防护铠甲。

头戴青铜盔、身披石铠甲之秦武卒方阵,不惧寻常弓弩射杀,不惧寻常戈矛刺杀,一旦阵前交锋,我可伤敌、而敌难伤我,其杀伤力端的骇人。

此阵**有弩兵一万五千,手持青铜长剑之辅兵五千。武安君白起可以说在秦武卒大阵上下足了血本,秦武卒所用之弓弩乃秦军最强之弓弩,所用之长剑乃是秦国铸剑师以珍惜铁料、精心打造之锋锐铁剑。

且此秦武卒大阵,所依仗的并非近身冲杀,而是中、远程强弩射击。主要之杀伤武器为秦军之强弩,其射程可达四百步,弩箭可射穿普通牛皮盔甲和盾牌。

秦军弩箭虽然不能连发,然则一万五千余弩兵布成之强弩大阵,随着主将号令,在各自都尉率领下齐齐发射,那一波一万五千支弩箭泼洒而来,其声势、其杀伤力也是甚为惊人。

且这秦武卒大阵布阵严密,远程攻击有弩箭,近身肉搏手持长剑之辅兵。即使有幸运者穿透箭雨,欲图搏杀秦军弩兵之时,便会惨遭手持长剑之辅兵砍杀。

秦军这两万余人的秦武卒大阵,阵中秦军士卒乃锐士之中之精锐。此大阵曾让山东诸侯各军吃尽苦头,更为秦军、为白起赢来天下无敌之名。

对武安君白起而言,这秦武卒大阵和轻骑死士乃是其两大杀手锏之一,不过其五千轻骑死士,已在老马岭一役被赵括尽数屠灭。可以说上将军赵括,已是斩断了白起之一条坚实臂膀。

眼看着秦武卒大阵缓缓地推进,劲步营大将申阳那目光却是越来越冷,冷得仿佛就要失去了最后一丝温度,只是那冷酷的目光中却泛着几丝难掩之亢奋。

秦武卒大阵披坚执锐、杀气凛凛、纪律整肃,显然乃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劲步营大将申阳,却是个热血的名将种子,那是遇强则更强,从未服输过。自劲步营练成以来,每每所向无敌,直到今日,申阳方才遇到了一个旗鼓相当之对手。目光冷肃的大将申阳,登时觉得心头却已是痒痒的,甚是难耐,直盼着赵括一声令下,劲步营马其顿方阵便掩杀而去,与那秦武卒大战一场。

心痒难耐的大将军申阳,转头往身边的上将军赵括望去,只见那长发飘扬的上将军赵括依然不动如山,依旧是如此地沉着冷静,甚至那微微翘起的嘴角,竟然挂着一丝狡黠的笑容。

甫一开战,武安君白起便使出了此杀手锏,上将军赵括看着这阵势,心头登时明白:那白起是想来个快刀斩乱麻,以求速战速决了。因了再拖延下去,赵军拖得起,秦军却是拖不起了。秦军眼看着就要断粮,若是再不打一场大胜仗,再不杀出一条血路来,秦军便要被赵军一步步逼上绝路矣。

然则,上将军赵括却未即刻下达迎敌之军令,因了赵括在心头默默地计算着两军之间的距离。于此同时,赵括也是在等着武安君白起之连环杀招。

上将军赵括心头早已料定:仅仅以秦武卒大阵就想冲散赵军,不会,神勇如武安君白起者,其战法应当不会如此简单。秦军接连离奇地惨败,白起想来已初步见识了赵军之战力。若真的这么简单的话,若真是没有连环杀招的话,那武安君白起,还算得上什么百战百胜之当世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