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二章 援军十万(1 / 2)

 第两百五十二章援军十万

(诚挚感谢书友“我会飞啊,鱼”和“Manuelkou”的慷慨打赏~~本书的第一个大**就要到了,且看小生将精彩的故事慢慢道来~~)

驰援上党的决策一定,连日来醉意朦胧、睡眼惺忪的大将军赵括,便是陡然一震,顷刻间变得雷厉风行起来。随着大将军赵括将一道道军令发下,邯郸周边城池的军队、粮草辎重等等源源不断地向邯郸——这赵国都城集结而来。

听闻大将军赵括将驰援上党的守军,御林军大营顿时沸腾起来,那飞骑营千夫长苗邦、劲步营千夫长申阳、猛虎营千夫长陈不群一个个满腔热血地向大将军赵括慨然请战,其言辞之诚挚热切模样,恨不得插上翅膀一夜之间飞到上党,将那凶猛来袭的秦军杀他个落花流水。

“哼”面对着热情高涨的御林军心腹爱将,大将军赵括却罕见地冷肃起来,他冲着几位心腹爱将怒喝道:“都给我滚回大营去,谁敢懈怠本将军的训练计划,谁敢再扰乱军,本将军将军法从事”

“大将军——”

“大将军——”

听大将军赵括竟然如此说法,御林军的几位千夫长齐齐喊了一声,见赵括面色寒冷如冰,便慢慢沉寂了下来。大将军赵括此言一出,他们一个个如同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们虽然不敢再请战,但是心下却有些不甚明白:大将军并非怯战之辈,当此国家危难之时,大将军赵括却为何不给他们这支赵军中的精锐一展威力的机会?

“诸位爱将,稍安勿躁”就在这邯郸城外临时扎就的赵军大营中,大将军赵括冷冷地一笑,收起了那板着的面孔,招呼着各位心腹爱将坐下,让他们一个个将头脑冷静下来。

“本将此番驰援上党,我御林军暂且按兵不动”随后大将军赵括便将其中的缘由一一到来,听得苗邦、陈不群、申阳等人渐渐变得神色肃然,连连吸着冷气心想:还是大将军谋虑深远,方才自己几个真是孟浪了。

对这千夫长苗邦、陈不群、申阳等几位心腹爱将,大将军赵括向来是推心置腹,他不喜欢玩那一言堂,而是崇尚打开天窗说亮话,每每有重大决策,都要头脑风暴一番。为的就是减少错误发生的几率,同时将御林军的核心决策层牢牢地拧成一股绳。决策一出,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说此事,关乎御林军的军心斗志,大将军赵括当然不敢马虎。

此时,秦国大军来袭,上党防线危机,大将军赵括宁愿调动其余各处大营之赵国常备军,却不让就在邯郸城外扎营的御林军安之若素。这并不代表着大将军赵括心疼苦心经营的御林军,特意让其按兵不动,而是此时尚不是御林军出动之最佳时机。

审时度势方为真英雄。在这场让人热血沸腾、激动得为之窒息的秦赵大决之中,穿越两千余年历史迷雾的大将军赵括,难能可贵地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其列出御林军暂不可出的原因有四。

一者,秦赵大决之战才刚刚拉开序幕,御林军出战时机未到。且看此时,秦赵两国囤重兵于上党之地,那秦军已有大军十万,赵军算上赵括临时征发的援军则已满二十万,赵军倍于秦军,仍在苦苦的对持阶段。

那上党防线的形势还不明朗,暴秦屠夫白起的后续部队还远远没有到来,秦军的粮草还在加紧运输,那野王十余个粮草大仓,也刚刚填了一小半而已。这些秦军、这些粮草,大将军赵括还真的看不到眼里。

二者,眼下赵军之最高指挥权尚不再大将军赵括的手中。此时,若是十万御林军出动,当如何作战、如何铺排?眼下赵军的统帅是上将军廉颇,而不是赵括。这御林军到底是归廉颇统帅,还是大将军赵括不受束缚地亲自指挥。

这是核心的指挥权问题。若来日御林军真的出战,在这个问题上,大将军赵括绝不会让步。不是赵括不想为他们做嫁衣,而是赵括深信只有自己才能将这御林军之战斗力发挥到淋漓尽致。赵括不想因一时的冲动或退让,而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三者,这御林军成立的本意,乃为拱卫赵国王室之军,真因为如此才得到了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赵王丹)两代赵王的倾力扶持。此时那秦军隆隆杀来,可以说赵国已是岌岌可危,甚至国都邯郸都收到了秦军的威压。当此之时,正是御林军效死命守卫邯郸、拱卫赵国王室的时候,怎可轻易调离邯郸大营。

试想,即使大将军赵括愿意御林军出征,那赵王丹、平原君赵胜等王室宗亲中的一班核心人物,岂能不另有想法。这种无端的猜疑与龃龉,也正是大将军赵括所要尽力避免的。

四者,在大将军赵括的谋划中,这支所向披靡、自成军以来无一败绩的铁军,乃是秦赵大决之战的一支奇兵。御林军要么不出,只要出战那是务须战则必胜,十万当如一把锋锐无匹的尖刀直插秦军的心脏,彻底战胜秦军、摧毁秦军的战斗意志。而不仅仅是一城一地之得失。此时,相持出现端倪,显然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听了大将军赵括的解释,御林军的那帮心腹爱将们这才将心头的疑虑一扫而空。他们认识到他们的大将军还是那无所畏惧的大将军,他们在大将军心目中还是那支战无不胜的铁军。

“我等谨遵大将军号令”于是千夫长苗邦、陈不群、申阳齐声应诺,当下不敢再做耽搁,赶紧告辞上马,飞速往御林军大营而去,大战在即,御林军临阵磨枪之作训规划想要完成,非要脱层皮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