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机会来了(1 / 2)

 (再次感谢书友“稻草人”的慷慨打赏,感谢书友“小老虎的狗爸爸”投出宝贵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乃小生继续码字的动力!)

就在大将军赵括紧锣密鼓地扩编御林军之时,从鲁氏商社(铁鹰营)传来了一个机密的情报,秦国正秘密地调动蓝田大营的军队,准备五万大军攻取韩国陉地,一举打通秦国河东郡与河内郡的联系,为来日的大举东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将军赵括闻讯,心头陡然一凛,他当下不敢停留,急赶往平原君府,拉上平原君赵胜又匆匆赶往赵国王宫,将此紧要军情第一时间上奏赵王丹。

“秦昭王、应侯范雎,终于耐不住,要有大动作了!”朗声奏对完毕后,赵括眯着双眼微微沉吟着,只觉得全身的热血逐渐升温近乎沸腾起来,那血脉喷张的感觉简直如同火山下的岩浆汹涌。

“赵括,这韩国陉地在何处?怎让那秦昭王如此垂涎?”秦军的恶名早已根深蒂固,少年赵王丹听到秦军东出的动静,不禁吓得脸色有些白,他声音微微颤抖着,向赵括询问道。这少年赵王丹虽也见过赵括精心制作的沙盘,但是对诸侯列国的地形其实并不熟悉,适才听着赵括的奏报,他凝神想了半天,还是没有弄明白这韩国陉地的方位。

“我王容禀!”大将军赵括高高拱起双手,稍稍搜索了一番心底的记忆,朗声言道。随后,他滔滔不绝地将秦军此番军事行动的前因后果奏报得一清二楚。

秦军东出选韩国陉地,盖因此韩国陉地,实则夹于河东郡与河内郡之间,非但使秦国两郡不能通畅相连、有碍商旅,且每遇春荒穷困庶民必逃荒进入秦国河东郡与河内郡,加之屡遭暴秦麒麟的疲弱韩国对此地的统治形同虚设,事实上已经无力治理陉地。可以说,这韩国陉地乃秦国嘴边的一块肥肉,若是秦国不吃,那才是怪事一桩。

王稽因范雎而得高爵官职,自然免不了身后被人指指点点。这王稽倒也有些血性,王稽自上任郡守后,数年间勤于政事,闲暇时每每思索着大秦东出之策,欲图在秦国的历史上为自己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此番王稽上书请求攻取韩国陉地,着实为秦国远交近攻之大谋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突破口。

那日,秦国朝会上,河东郡守王稽的上书刚刚读完,前军大将蒙骜立即慨然请命出征。秦昭王当殿征询计议,大臣们都赞同攻陉,然却都纷纷主张上将军白起统兵,此时被封为武安君的白起,在秦国的声望如日中天,大臣们觉得白起统兵才算妥当。

不过,应侯范雎言道:“上将军白起沉疴在身,攻陉小战蒙骜足矣!”稍稍思虑后,秦昭王遂当即下诏:“前将军蒙骜率兵五万,择日兵攻陉。”

出兵五万之战,在战国之世几乎是月月都有,根本算不上什么牵动各国诸侯神经的大战,于是乎,各国隐藏在秦国的秘密斥候竟是谁也没有在意,当然不会有回报本国的兴趣。

如此一来,此次秦国谋划深远的攻取韩陉之战,近乎在秘密状态下进行。被蒙住双眼的列国斥候们,此时尚未明白过来,秦国的远交近攻之东出长策大谋,此小战正是关键所在。

以小战引出大战,逐渐蚕食韩国陉地、南阳、上党等战略要地,秦国此战的谋划堪称绝妙。不过,与原本的历史稍有不同的是,此时的赵国,多了一个两千多年后穿越而来的大将军赵括,时刻提防秦国的赵括,早就在秦国各地洒下了严密的情报网络,密切关注着秦国君臣的一举一动。

那日,身在秦国的鲁氏商社社长(铁鹰营千夫长)鲁云,得到秦国出兵的消息后不敢怠慢,立即派遣得力的下属快马加鞭将这情报传送至邯郸,因为大将军赵括曾对鲁云再三叮嘱,秦国的风吹草动,务必严重关切,特别是秦国过万以上的军队调动。

“秦乃虎狼之国,东出之心久矣,其胃口甚大,岂止韩陉一地哉!”大将军赵括朗声言道,他这穿越男早已看透了历史的迷雾,对秦军的走势了如指掌。

大将军赵括对这次攻取韩陉之战严重关切,他心下想着:“哼——秦昭王、应侯,有我赵括在,岂能让你秦国东出如此顺当,拟秦国就算是虎狼,我也要剜下你一块肉来!”

“我王,当下我大赵当专心致志地积蓄国力,善行邦交于山东列国,以待来日与暴秦的举国大决。此时,切不可与秦军正面为敌,那韩国陉地与我赵国相距甚远,加之韩国根本来不及向山东列国求援,我军师出无名。”大将军赵括目光炯炯地注视着赵王丹,侃侃而谈。

待看到赵王丹那青白的面色稍稍恢复了一些红润,大将军赵括拱起双手,继续言道:“臣赵括请命,暗一支不过千人的精锐之军,秘密潜行韩国陉地,观战,以探秦军之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