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四方有事(2 / 2)

乱起南国 舞凰 0 字 2021-10-07

政令出去之后,原本巨大的争议渐渐平息了下去,出乎意料,这样稍微变通一下农民们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而且也立即在历史上找到了借鉴——原来官府也是要限令家家户户种什么桑树之类,看来这个新玩意也跟原来的那些东西差不多,都是官府要的,反正凑合着种几亩应付公粮就是。</p>

由于今年的政治形势与去年大不相同,大明朝廷在以枪杆子为后盾的情况下,悍然宣布取消“伪清”的一切功名,大明政权将重建科举制度,也就是如果之前在清朝那边是举人、秀才什么的,那就全部被废掉了,退回到“童生”状态,若是想出人头地的话那就得重新再考。</p>

出人意料,士林对这道命令的反应相当平静,实际上当诏书颁布之后不少有名望的“大儒”还拍手叫好,根据他们的法清朝的那种“夷狄之学”简直是对圣人的侮辱,所以就算考出来的那不一定会学问精纯,而广大士子虽然愤怒但也一时之间找不到什么借口,根据历代王朝的规律,从古到今那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人家是前明复国,汉人自己的皇室,不认满清士人那也是正常得很。</p>

这一连串活动搞得朱延寿焦头烂额,这些所谓“祭圣”、“礼贤”、“开学”等虽然都是一些表面功夫,但却是不折不扣的体力活,除了反反复复绕着圈子跑路之外,哪些子狗屁祭文一般又臭又长,弄得他一跪就是大半天,而且还绝对不能叫苦,必须得装得盛意拳拳兴高采烈,否则就是不敬、不诚,而若是出了一什么岔子,那之前收买人心的功夫就全白费了。</p>

就在明军上下大搞科举的时候,孙望麟带领了定北军第二次北伐,北伐大军的目的这次不是津戍地区,而是朝鲜,对,就是那帮高丽棒子。</p>

按照朱延寿的打算,如果他在北方没有一块合适的根据地,那么日后北伐的路途必定遥遥无期,而且眼下在内蒙起兵在反的林丹汗子孙虽然得了暗影卫的资助,可受自身的条件所限,他们还是接连溃败。</p>

如果南明政府能在朝鲜拓出一块飞地,那么为了接应内蒙的反清友军也好,为了日后的北伐大业也罢,讨伐朝鲜,这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招妙棋。</p>

</p>

根据朱延寿事先的交代,孙望麟带领的大军会在朝鲜官府措手不及的情况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到平壤城下,以武力逼迫高丽棒子臣服。</p>

北伐朝鲜的孙望麟一向对朱延寿层出不穷的计谋感到钦佩,即便这次也一样,养精蓄锐的定北军趁着降水封冻的机会轻而易举的杀到了朝鲜,击破了朝鲜絮弱的边防军。</p>

一开始朝鲜国王还指望近在咫尺的清政府能派兵支援,可等了半个多月过去,清朝的援军是不见一个,而在这个时候他才真的断了指望,也信了,他的主子已经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p>

轻而易举的杀到平壤城下的定北军顺利的逼迫朝鲜签订了城下之盟,盟约规定:南明政府可以在朝鲜保留驻军八千名,并在接近清军的义州、新义州开辟一个巨大的租借地,有效期为99年,租借方为大明,费用为99万两。其实,这99万两银子也是定北军在朝鲜各州搜刮的……</p>

一开始朝鲜王在见到这个条件之后,他面色一抽,心里想:这样也好,把南明的军队放在朝鲜的边塞,一方面可以抵御满清可能采取的报复性入侵,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南明确定长久的合作关系。</p>

活到今天,他也算看清了,历朝历代,无论高丽强大与否,政府都必须依附临近的中原王朝,只有这样,朝鲜人才能击败贪婪的东瀛人。现在既然平壤都被人家威胁了,那么干脆光棍一,进一步拉拢一下也好。</p>

另外,拥有南明身份的商贾到朝鲜行商的时候,所缴纳的赋税与朝鲜本国商人等同。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