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京 南京 第二十八章节 南京外线(四)(1 / 2)

岁月 绿窗幽梦 0 字 2021-09-21

 “这南京啊,过去叫应天府城,话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听了刘伯温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花了二十余年方才修起了这明代城墙。”眺望着那绵延在暮色中的暗灰色城墙,周成义兴致勃勃的对一众弟兄们道那南京城的往事。</p>

“这南京的城墙啊,大大的城门共有一十三座,城垣都是用巨大的条石砌基,用巨砖筑成的,十分坚固,这五百多年来,仍然巍然在紫金山下。”周成义笑着指着远处的那条如同长龙样蜿蜒在暮色下的城墙道。</p>

“乖乖隆的冬,都五百多年了。”虎乍舌道“这么多年了,还是这样的吓唬人。”</p>

周成义笑道“所谓穷其谋、地尽其险、天造地设,此言一都不虚啊。”着周成义拍拍虎的头“知道吗,这南京城在明初曾经是京师,所以这南京也就是由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座城墙组成的格局。这宫城就是老辈儿们所的紫禁城。皇城就是护卫宫城最近的道城垣,环绕宫城,皇城与宫城以及所囊括的建筑,就是合称为皇宫了。”</p>

“京城就是南京城的主城了,城门一十三座。这每座城门均有相当规模的敌楼,并有数道城门和千斤闸。吴敬梓先生曾有言曰根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一语囊概南京地十三座城门。”</p>

“后来朱元璋登高视察城垣。发现地处东部的皇宫紫禁城靠近钟山不利城防,就下令借助城外的丘陵地势再修建一圈外城,在险隘之处砌上一部分城墙,城垣以丘陵、垒土为主,只在城门等一些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筑城砖。所以俗称土城头。就方位而言。外郭的形状为菱形。最北地城门为观音门、最东地城门为麒麟门、最南的城门为夹岗门,西边的外郭城垣未合围,留下的南北豁口分别延伸至长江边。外城另开城门十八座,因此南京城门有内十三,外十八的法”周成义指着远处地那座城楼道“那座城门就是高桥门。也就是外十八地其中之一。是南京地东南门户。想当年曾老九和长毛贼大战天京城、武昌起义时苏浙**攻南京。这高桥门均是激烈的主要战场。”</p>

“呵,这南京啊,处雨水丰沛的江南。丘岗连绵,河湾如织。湖泊池塘星罗棋布。城墙择址地地段或山石嶙峋;或低洼松软;或平坦如砥。为防止高大的城墙下陷、开裂、倾倒,据这建城墙地时候,可是花了不少气力,那城砖每块都重达二十来斤。加上有的地方又顺山势而建,城垣与山体岩石连结成整体。”不知什么时候,团长-张灵甫走到了身后。</p>

“团座”周成义肃然立正到。一众正听得津津有味道弟兄也抢忙的肃立。</p>

“这南京的护城河都是引秦淮河、清溪、金川河以及玄武湖、前湖和琵琶湖等湖河之水,然后对城垣外侧河道疏浚、开挖,引导河水入濠而成。”张灵甫啧啧的叹赞到“宽阔的护城河水面,衬映高大坚固的南京城墙,那可真是一个雄伟。”</p>

周成义笑了笑,自己从来都没有到过南京,更别登上城楼了,讲了这么多,也就是在书本上看到的些。而团座可是到过南京的,当年因为杀妻案他曾经在中央模范监狱蹲过几个月,虽然不是什么光彩事儿,但至少在南京这个话题上,可是要比自己这些纸上谈兵的主儿更有发言权。</p>

“成义,明天一早跟我去师部走一趟。”张灵甫凝视了一会儿远处的高桥门,方才又开口道。</p>

74军到达南京的时间是在1月28日,军部就设在通济门和淳化镇的中间地带。由于在沪西战地上,74军所辖的51、58两个师已经损失巨大,虽然补充了些人员装备,但缺额还是很大。从军长俞济时到下面的营连军官,无不希望这能够撤到江北或是皖南,进行整训,以恢复战斗力,再行进行作战。</p>

也正是因为这样,撤到南京之后,俞济时立即去觐见委员长,以部队已经被打残、需要整训为理由,请求74军撤出南京。但蒋委员长没有应允。委员长也知道,这做出保卫南京的决定虽是和唐生智主动请缨有关,但唐生智也不过是顺着自己的意思来起身扛下重责的,这个时候,俞济时作为自己的得意门生、天子近臣什么也得留在南京,委员长的意思便是这样,话不能留着外人,既然是自己的意思要打一打,那就该在南京留下些嫡系部队……)</p>

74军虽成军不过数月,而且只是由浙江保安团、补充1旅这样的部队为骨干组成的,但从军长到下面的军官几乎都是黄埔出来的,几乎都是自己的门生,况且在沪西战场上的一些表现,7军绝不比其他的嫡系部队差。也就是因为这样,委员长决定将74军留在南京。</p>

和36、87、88师、教导总队这些部队一起守南京,无疑是委员长对74军寄予的厚望。虽然如此,俞济时却并不觉得,因为这个时候的74军两师四旅八团总共就剩下万余人。对于委员长决定将74军留在南京,俞济时也无可奈何。</p>

“守南京的部队最初并有把我第74军计划在,胡宗南第1军都过了扬子江,驻防浦口。有把他们留在南京,反而把74军留下了,看情南京是守不住的。”回到军部,俞济时对王耀武抱怨着“何敬之(何应钦)、白健生(崇禧)都不赞成守南京,只有委座和唐孟萧(唐生智)主张守一守。”俞济时无可奈何到“佐民啊,你看这南京能够守得住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