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六一节 行船江上 三(1 / 2)

 张定边这个人,知道一点明朝历史的人,想来对他都不陌生,明初第一猛将,当年明月对他也是极为推崇,特别是最后他做了和尚,而朱元璋是和尚出身,两人在人生经历上,倒是极为对头,当然了,更牛的是张定边活了一百岁,真是不容易,打不过你,活过你,不用自己去折腾你,让老天爷去折腾你,你再怎么能,能不过时光,能不过岁月。这倒让人想起马寅初了,领导人说人多力量大,他偏要提节育理论,行,你说这理论不对,大家就挺,看看谁笑到最后,结果他和张定边一样,锻炼身体延年益寿。

史载张定边这个人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练武功,精拳艺擅岐黄,后来当了和尚,悬壶济世,这医术倒是用上了。年少时张定边为人急公好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与陈友谅、张必先结拜为兄弟,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谋前程!他从了陈友谅一起起义闹革命,便被绑在了这船上,定都武昌,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边陲重镇,攻无不克。官居大汉太尉,张定边这人能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不仅善战,而且多谋。当年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投书伪降,张定边曾力阻其行,结果陈友谅专横独断,不纳其言,遭江东桥之惨败,此役是陈对朱的重要战役,结果落败,自此,朱元璋在南京的地位得到了巩固。石灰山战败,陈友谅仅以身免,但这人不思劲敌当前,整军备战,反而一意孤行,急于称帝,并以五通庙作行宫,张定边哭谏不纳,这事陈太心急了,让原来天完政权的老臣子们心生异念。后来陈死后,结拜兄弟张必先也被常遇春所败且降,张定边还是没低头,少主投降后,他还是领导着一支队伍打游击,因大势已去,才在洪武元年,出家当了和尚,和尚当了皇帝,而他这个伪太尉则披上了僧衣。

民间故事中的张定边绝对是个猛人,且不说,当年他搏杀朱元璋不成被射成刺猬,仍然把老朱和他手下的一帮将军吓的半死,还有一个传奇,发生在他59岁的时候,实际年龄59岁,虚岁60噢,某日,张定边正在西霞山晨练武功,这是古代人锻炼身体的主要方式,突然林中狂风四起,林木摇曳,落叶纷飞。猛一抬头,但见一条斑斓吊睛猛虎,正从岗上飞窜下来,那猛虎发现了老和尚,心下狂喜,以为是个菜人,径直向他扑来,结果老和尚非常镇定神武,轻轻往边上一闪,躲在老虎一扑,置身于老虎身边,举起禅杖朝老虎脑袋就是一拍,顷刻间,猛虎脑浆四溅,鲜血直流,一命呜呼。老和尚大喜,得一整张虎皮,虎肉祭五脏庙,虎骨泡酒。

这些是王动所知道的张定边,小时听说书时得来的印象,没想到这会碰到活的真人了,这可是王动穿越后,碰到的第一个他自己真正有鲜活记忆的历史名人。王动这会的目光也有点迷离了,不过老和尚到底是阅历非凡,宠辱不惊,毕竟人家是见过大场面的人。

“王大掌柜,你且说说那白沙酒是怎么制得的,一次过酿制,还是提纯而得?”

“实不相瞒,提纯而得。”在高人面前还是别玩虚的,王动佩服呀,怎么那么多人喝了酒,就老和尚目光如炬,不过转想也是正常,老和尚是个医术高手,可能有点相通。

“昔日,老纳制汤药,曾用提纯之法制剂,怎的就没想过可以如此制酒。”老和尚笑的很坦然,“这东西怕不是张晋湘搞出来的,大掌柜,是你玩的花样吧。”

“老师傅,这酒精确是我们大掌柜所制,要说我们大掌柜,可厉害了。”小六子接话。

“小六子,去给法师添茶。”王动打断了他,王动有点恼,小六子平时不是一个喜欢多嘴的人。

“法师,怎会云游到此地的?”

“难得出山,想着清明去拜祭下故人,所以也就走了一个大圈。”

张定边是在荆湖一带发家的,几次大战都在荆楚之地,陈友谅便埋在武昌,不知他所谓的故人,是指他的结拜兄弟,还是指战死了的部下。

“法师可是要去汉阳江夏,若是如此,正好同路。”

“同路更好,呵呵,跟着大掌柜不愁吃喝。”

“法师可会去长沙常德?”董标在一帝问,“家师可是想法师想的紧,总有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