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击鼓鸣冤(1 / 2)

举鞍齐眉 草木葱 0 字 2022-02-01

 齐淑婳的婆婆赵氏,听下人提起媳妇昨儿下午砸了茶盏,第二日请安时,特意把她留下来问起此事。</p>

“人死不能复生,你还是想开一些。为娘知道,你们姐妹俩感情不错,可也要顾惜自个身子,绍哥儿毕竟还小。”见儿媳表情悲戚,眼角似有未干的泪痕,赵氏拉着她的手,轻声安慰道。</p>

齐淑婳心生感激,跟她讲起那天晚上的经过。</p>

赵氏叹了口气,说道:“唉,这就是命!上回见到那孩子,不像是个命薄之相,怎会……”</p>

府里上次为绍儿摆百日宴,赵氏跟舒眉多聊了几句,遂有此感慨。</p>

齐淑婳面露戚然之色。</p>

表妹头次来府上道贺时,婆母就十分喜欢她。私下曾评价说,比起一般士绅家出来的孩子,表妹识大体懂得感恩,将来必是个福气大的。</p>

婆媳俩神情均黯然起来。念及往事,齐淑婳此刻肠子都快悔绿,想到当初若多努把力的,说什么都该将表妹接到府里待产的。</p>

赵氏感叹道:“还是遇的人不好,若是嫁到像咱们府,哪个又舍得给气她受?况且还怀着孩子。”</p>

齐淑婳深以为然,宁国府的内宅,自那女人嫁进来就开始乱了起来,尤其是祖母过世之后。</p>

“前些年大伯母不是这样的,自从大哥的噩耗传来,她就好似没了主心骨……”她下意识地替为郑氏开脱。</p>

赵氏了然一笑,拍了拍她的手背,解释道:“为娘跟她认识几十年了,哪里还会不晓得她?!只不过,儿女不在身边,做法有些过急了……”</p>

齐淑婳点了点头,深有同感:“照说,四哥最得大伯母疼爱,可当初定下表妹时,全是祖母和大伯父的主张。起先几年也不太待见她的,在诺哥儿的百日宴上,伯母经人一挑唆,就彻底爆发了。”</p>

她说完之后,突然捂住了嘴巴,意识到非议长辈有些不妥。</p>

赵氏呵呵一笑,不以为意,叹道:“唉,天下做母亲的都是那样,媳妇到底比不上自个生的。说起来,你表妹各方面都不错,就是娘家……唉,没想到四皇子一去,郑太夫人就……”</p>

齐淑婳心有戚戚焉,原先祖母在时,她和母亲还没觉察出什么。等两位长辈一过世,她就明显感到郑氏的变化。要不,当初母亲也不会一送她出嫁,就匆忙分了家,说是到边关跟父亲团聚。可弟妹们毕竟还小,西北那荒漠之地,哪里又比得上京城水土养人?!</p>

人情薄如纸,在小家小户出身,没甚大见识的郑氏身上,显得犹为明显。</p>

也就是表妹那傻丫头,之前总想着顾全大局,为大哥尚未出世的孩子,哪里也不去,一门心思守在府里。没想到最后,长房还不一样没了后,把自己跟孩子的命都搭上了……</p>

从婆母那回来后,齐淑婳总觉得胸间那股郁气,让人吐不出也咽不下,整日里心绪不宁的。</p>

第二日,她跟赵氏禀报了一声,就到潭柘寺上香去了。</p>

晚上掌灯时分才回到府里,她刚收拾妥当,就让人把碧玺叫了来,在她耳边交待了几句。</p>

就在齐府准备举行葬礼的前一天,顺天府衙的大堂门口,来了位年轻的妇人,敲响了堂前那面大鼓。</p>

说是她主子死得冤,要青天大老爷为民做主。</p>

起先,顺天府衙役没怎么在意,待见到收上来的状纸,一众人等都慌了神。</p>

不为别的,那妇人状告的乃权倾朝野的高太尉之女,当今太后娘娘的亲妹妹,已故宁国公的遗孀齐高氏。</p>

这番举动就像捅了马蜂窝,把顺天府尹秦大人,险些从小妾床上吓得滚了下来。</p>

“此案不是已经结了吗?是哪位这么大胆,竟然敢老虎头上拔毛?不知道高家女如今比公主都尊贵?!她不想要自己的小命,本老爷还不想就此去见阎王爷呢!”从官衙背面的后院赶出来,秦德明一边发牢骚,一边还系身上的腰带。</p>

接过师爷递来的卷宗,他迅速浏览了一遍那张扰他清梦的状纸。</p>

半盏茶的功夫过去,当秦德明重新抬起头时,跟旁边的杜师爷问道:“不是说,齐府四房的主仆都在火里丧身了吗?哪里又冒出一位奴婢来的?”</p>

杜师爷忙上前解释:“大人,这话您听谁说的?事实上当时还救起了几人。不过,都是齐府的世仆。既然郑太夫人都不愿大人追究此事,自然没人为死者再出头了。”</p>

秦德明脚步一滞,扭头问道:“那这妇人是打哪儿来的?”</p>

杜师爷摇了摇头,建议道:“大人何不到堂上,一并问个明白。”</p>

秦德明没有再吭气。</p>

等他们从大堂的后门走出来时,府衙门前的景观险让他们倒退回去。</p>

短短半个时辰不到,门口就聚满了围观的百姓。</p>

不知是前几天轰动一时的宁国府大火,还是被告的身份让人侧目,府衙门口顿时就成了菜市场一般。有附近的百姓,还有儒生士子,更有关注齐府大火那些世家派出的管事家丁。</p>

秦大夫在典吏衙役的簇拥下坐了下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