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 章 修行伊始(2 / 2)

以丹药符文相互配合而强行开脉为下法。

功法引导最为温和,辟出的灵脉与自身最为契合,而其它两法轻率的同时也少了对自身的感悟。

第三境为凝液境,灵脉中灵气饱和后,凝气化液,可容纳更多灵元。

第四境为归元境,这方天地的灵气来源于坤荣古树,灵气以木之灵气为主,为方便以后修行各系法术,体悟大道,需将灵元纯化归一。

第五境为金丹,凝液结丹,丹分三品。

第六境为元婴。

第七境为天象。

后三境崔易只是提了提元婴与天象,只说等修为高了自然会知道。

荆非猜测崔易自己也不甚了解。

练体有四大境界,走的是锤炼体魄精修武道的道路。

四大境界分别为淬体七境界,元罡境,炼神境,破碎境,就对战实力而论,每个境界对应练气士两境。

除此之外较为常见的阴神法、阳神法、元神法、蛊之道、以及专修剑道的剑士,这些法门崔易仅略微提起,并没有一一赘述。

而妖兽肉身得天独厚,主走纯化血脉的道路,每破一境便会生出一种神通,一些血脉较为稀有的甚至能衍生出多种神通。

为方便称呼,不论修士还是妖兽通常以一到八阶相称。

第三课为灵修院修行安排。

淬体境通过吸纳灵气从而达到转化体质的目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一天内身体容纳灵气饱和时便不需要继续修炼,等第二日灵气溢散后可再次吸纳。

如此周而复始,等身体与灵气的契合度很高时,便不需要刻意打坐修炼,那时坐卧行都是在修行,所以此境与资质有着很大的关系,资质好的身体淬炼的越圆润,进入二阶的时间也越短。

初入修行之人对自己的身体不甚了解,吸纳灵气入体时并不能顺心如意,往往先练些拳脚功夫,待熟悉并能控制自身各个部分时,修炼起来也会事半功倍。

灵修院其他孩子早已学会,听过吩咐便各自闭上眼修炼起来。

荆非将崔易说的引气入体的法门牢牢记在心里,闭上眼尝试起来。

二品灵质对于灵气的亲和性很高,一炷香之后,荆非感到一股若有若无的气流进入身体,随着修炼法门的运转,气流从上而下依次流经头部、颈部、腹部、四肢,在四肢徘徊许久复又回到头部,气流每循环一次都会减弱,直至再难感受气流的存在。

整个过程很平静,身体暖洋洋的,仿佛烈阳高照时有微风拂过,仿佛夏日静躺在溪水中随波逐流。

一个时辰后,荆非发觉引入体内的灵气越来越多,两个时辰后,灵气不再增长,三个时辰后灵气出现减弱,五个时辰后身体再也无法吸纳灵气。

荆非睁开眼,五个时辰的修炼没有一丝疲倦反而更加神清气爽。

院子外传开小孩哼哼哈哈的声音,荆非环顾四周,这才发现此时静室内只余自己一人。

出了静室,果儿和几个孩子分散在院中练武,果儿打的那套拳据张老说是武威卫的七重浪,步法配合拳法,每踏出一步增强三成力道,当七步踏完裹挟前进的势头可瞬间爆发出近三倍的力量。

不要小看这三倍的爆发,低阶炼体士通过功法普遍可以瞬间爆发出近两倍的力量,一些秘技也可达到三倍,但往往对身体有很大的损耗。

而七重浪循序渐进可多次爆发,据说练至巅峰可推导出更高重浪。

其他几个孩子一个练剑、一个练棍、两个练拳两个练掌,都离着果儿很远,偶尔回头瞅一眼果儿,脸上满是崇拜。

坐在台阶上晒太阳的王老见荆非出来招呼一声说道:

“第一次引气入体,通常用时较长,同时灵质品阶越高用时越久,五个时辰,很不错了。”

荆非点了点头拱手问道:

“是您老教授武技吗?”

王老撸了一把猫问道:

“刀枪剑棍鞭,拳掌指腿爪,你想学哪一类?”

荆非说道:

“拳法吧。”

张老在教授自己枪术时曾说过“脱枪为拳”,枪与拳很多地方是相通的,若将三式枪法转化为拳法,拳成之日既是枪成。

王老琢磨了一会儿接着说道:

“让果儿教你吧,果儿练的是最正宗的军中七重浪,如今已至三重浪,这丫头秀外慧中天赋异禀,教你足够了。”

说完,继续逗弄起猫来。

果儿听到这边的谈话停下修炼说道:

“得问过我爷爷,爷爷同意我便教你。”

荆非说好,站在一旁观摩起其他孩子。

早课练气,午课练武,晚课经典,一天的生活忙碌却充实,想起那蛰伏在暗处的舍身殿杀手,荆非攥紧拳头,这些依旧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