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文_第七百一十六章 炎帝陵之行(2 / 2)

大相师 北境 0 字 2022-01-29

夏侯兴连忙从石凳上站起来,叫道:“哎,等等,条件都可以谈,青州鼎对你确实没什么用。”

李响顿住脚步,转过身:“夏侯前辈,如果你能告诉我九鼎的秘密还有昆仑秘境的秘密,或许我会考虑把青州鼎给你。”

李响的这个问题明显让夏侯兴愣了一下,看向李响的目光闪烁了两下,笑道:“我虽然是夏侯家族的人,但是对于九鼎和昆仑秘境的事情并不清楚。”

“那你为何这么想得到青州鼎?”对于夏侯兴的话,李响是一百个不信。

夏侯兴苦笑道:“我不过是奉了家族中大长老之命而已,如果你实在想知道九鼎和昆仑秘境的秘密,我建议你去一趟炎帝陵,或许你会找到答案。”

“炎帝陵?那里有什么?”李响好奇道。

夏侯兴露出一副神秘的表情:“去了你就知道了。”

“好吧,再见。”李响转身离开。

“哎,青州鼎……”看着李响的背影消失在门外,夏侯兴脸上露出了一种阴险的表情,“臭小子不知天高地厚,你只要敢去炎帝陵,有你苦头吃!”

走在外面的巷道中,李响的脑海里一直在寻思要不要去一趟炎帝陵。没办法,李响这人好奇心很重,九鼎和昆仑秘境的秘密对他的吸引实在是太大。

正在纠结的时候,电话响了起来,皇甫晴打来的,八成是想要青州鼎。

按下接听键,还没等李响出言调戏皇甫美女两句,皇甫晴抢先说出了一句话,这句话让李响的表情定格在了脸上。

皇甫晴是这么说的:“李响,不管你现在在什么地方,赶紧动身前往炎帝陵。”

“炎帝陵怎么了?”

刚才那个老家伙建议自己去炎帝陵,现在皇甫晴突然打电话来也叫自己去炎帝陵,李响怎么感觉这个事情太蹊跷了。

皇甫晴简短地向他说出了一些事情,听得李响是一愣一愣的。

“行,我去,明早动身!”

“今晚就动身,机票已经给你买好。”

“好吧,美女,你说了算。”

挂断电话,一辆红旗不多时就出现在李响面前。

很多时候,李响真想把手机定位给关掉,但是迟迟也下不了这个决心,原因无他,只希望自己万一遇到什么危险,龙盾局能发挥点作用。

第二天早上八点一刻,李响已经出现在了株洲市炎陵县炎帝陵。

炎帝陵是华夏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

民间传说,远古时期,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到南方巡视,为民治病,误尝断肠草身亡。

炎帝逝世后,治丧者决定将其安葬到此地以南100余里的河边,即今资兴市资水河边温泉附近,因为那里是羿射九日落下一个太阳的地方,地下冒出来的水都是热的,而炎帝属火,应葬于此。

于是便用木排载着炎帝的灵柩,由36个力士拉绗,逆江而上,不料木排到白鹿原时,突然山崩石裂,波浪滔天,木排倾覆,炎帝灵柩沉入岸边石缝,后人便在此立碑代墓。

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神农氏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华夏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

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织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耕而作陶,始造明堂;削桐为琴,始作蜡祭;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以威天下。

炎帝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华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华夏民族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炎帝晚年为民治病,采药来到湖南,日遇七十毒而不缀,最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

唐代,佛教传入,炎帝陵前建有佛寺,名曰“唐兴寺”,陵前“时有奉祀”。

炎帝陵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建庙之后,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毁屡建。

李响一路往上走,心中回想着关于炎帝陵的一些记载,想着今天要做的事情,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感慨。

昨天皇甫晴已经告诉了李响,这个炎帝陵不简单,是华夏十大风水家族中东方家族的根据地。

东方家族按照历史传承来说,是神农氏的后人。

炎帝陵分为四进:

一进为午门,拱形石门,左右分列为拱形戟门和长方形掖门,门扇均为实榻大门。进午门正中,有“炎帝陵”汉白玉石碑,前嵌盘龙龙陛,取名龙蟠虎踞,天下一统,江山稳固之意。左右分立雄健的山鹰和白鹿花岗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