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年少有为啊(1 / 2)

 “老先生的好,不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能断句成你那样的。”</p>

这话自然是叶唐的,当然,他倒不是鄙视这老头,而是想跟他探讨一下,话都是讨教的语气,客客气气的,叶唐一贯对教师这份职业还是挺尊重的。</p>

况且这老先生学识挺不错的,竟然能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读出了两种断句读法,着实算厉害。</p>

但他那两种解读法,放在现在确实正确,但要在古代人的眼中来看,完全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p>

孔子真的很‘仁’?</p>

这其实是要打个问号跟引号的。</p>

叶唐出这句话,不仅老头看了过来,教室里四十多双眼睛也齐刷刷的望了过来。</p>

老头儿有生气,但是当看到出声的是教室外边一个半大的孩子时,又笑了起来,是好气又好笑。</p>

“好,你进来,我倒是要听听你有什么见解,竟敢口出狂言。“老头脸上全是不屑的笑,一个毛孩子而已,能有什么高明的见解!</p>

叶唐也不生气,施施然走了进来,笑道:“老先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实不仅可以断句成你那两种读法,还有三种断句法,不过都有不符合实际,《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下一句是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是也不是?“</p>

叶唐问了一句。</p>

老头儿了头,这确实没错,但是他对这个可不关心,而是对叶唐的还有其他三种断句法很好奇,见猎心喜,道:“孩儿,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有哪三种断句法?为何我不知道。“</p>

老头儿其实是有些不相信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一直都是解释成这样的,他的断句法在文化界还从来没有人提出来过,应该是首创才对,怎么会还有三种解读法呢?</p>

銆愯璇嗗崄骞寸殑鑰佷功鍙嬬粰鎴戞帹鑽愮殑杩戒功a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紒鐪熺壒涔堝ソ鐢紝寮€杞︺€佺潯鍓嶉兘闈犺繖涓湕璇诲惉涔︽墦鍙戞椂闂达紝杩欓噷鍙互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銆?/p>

真的假的?</p>

老头儿很怀疑,但是这时候还是得客气,万一对方真知道别的断句法,那对他其实也是有好处的。</p>

老头儿本人是很喜欢研究《论语》的。</p>

叶唐笑了笑,本来想先解释为什么不能断句成那样的,这时候只好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除了断句成您老那两种读法,还有‘民可使,由之不可,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三种断句法。“</p>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断句法在那个世界就有很多争论,总共分成了六种解读法,但在叶唐看来,其实这第一种才是最正确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而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去做。</p>

这才符合《论语泰伯》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接下来的下一篇‘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p>

这下篇的意思是,孔子:“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也会出乱子。”</p>

这下篇与上一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有关联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孔子看来,老百姓如果不甘心居于自己穷困的地位,他们就会起来造反,这就不利于社会的安定,而对于那些不仁的人逼迫得太厉害,也会惹出祸端。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培养人们的“仁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