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三章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 / 2)

元首之怒 木老七 0 字 2022-01-26

 石辰性子刚直,做事勇猛精进,不缺相应的能力,却限于幼年成长环境,眼界不足,缺乏大局观,这样的人,无疑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p>

打压其他世家原本便是伊丽莎白的计划之事,特别是掌控基因构件生产的兰迪斯坦,更是挂在她拟定名单上的头号。</p>

为什么要动兰迪斯坦,自然是有着相应政治需要的。</p>

如果有人研究过联邦的近代历史和古地球时代的天朝历史便会发现基因构件的影子,那就是官盐制度。</p>

盐虽然不值钱,但它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在汉朝,也就是汉武帝之前,国家的盐禁还比较轻松,很多人靠自己煮盐、贩盐致富。到了汉武帝中期时,由于长期对匈奴作战,导致军费支出太多,国库亏空,于是汉武帝便接受东郭咸阳、孔仅等人的提议,对盐进行国家专卖,民众不得煮、卖私盐,而且盐的价格由政府规定到很高,董仲舒上书言“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p>

这样就保障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盐作为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资,因此国家从中获利甚大,变相掠夺了社会财富,弥补了财政上因连年战争的亏空。</p>

另外是为了社会的安定,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盐的利润很大,盐商之收入比之耕种者的收入如同天壤之别,这样会造成贫富差距的不可遏制、带来社会隐患。</p>

朝廷提倡 “以农为本”,农业社会是最稳定、最易于控制的社会。因为人都被束缚到一小块土地上,能量最小,如果不禁止私盐。贩盐者的数量则不受控制,而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不产盐,所以贩盐者是要在国土内四处游走的。这样一来,往轻处说,则这些人若犯法的话不好追捕,往重处说,这种具有广大交游面的贩盐群体对朝廷的安全是有相当的威胁的。且农耕者质朴、商贾者奸宄。后者显然更难统治。</p>

而与之相比,联邦银十字战争时期,这场浩大的战争同样绵延了十多年之久。经济衰退,国库亏空,在这种境况下,在战争时期便已经被兰迪斯坦研发出来的基因构件。被联邦上层决议之后。填入了这项功用里。</p>

基因构件与食盐毕竟是有差别的,基因构件不是生活必须品,但在有帝国这个强大的敌人时,由于联邦人和帝国人的先天体质差距实在太过巨大,在战场上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制和不利,因此将基因构件普及,便成了当时一种战略上的需要,在这种境况下。《生殖权限管理条例》应运而生。</p>

这条法令将原本非生活必需品基因构件,演变了成了类似古天朝时食盐的事物。只不过与其相比,缺盐吃会四肢无力,而没有基因构件,便无法提高相较帝国人那相对羸弱的体质。</p>

而同时这条法令将基因构件的生产收归了国有,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其生产技术因利益勾连产生的扩散,防止了不受控制的私营盈利,也防止将其泄露至帝国,在某种程度上,联邦在这方面还是做的还是相对成功的,至少在目前,帝国人似乎还未能凭借着走私的样品将其制造原理破解进行量化生产。</p>

不过由于这项技术根源上还是属于兰迪斯坦的专利,虽然名义上收归国有,并给各大世家分润出一部分,但依旧占据大头,并且在政府的监督下进行制造。</p>

然而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监督毕竟不能完全禁止,古天朝因利私盐屡禁不绝,在庞大利益的驱动下,在联邦境内甚至输向帝国的走私基因构件份量同样不小。</p>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贫富差距同样渐渐达到了恐怖的程度,而且在《生殖权限管理条例》下更是诞生了盐业所没有的恐怖隐患,那就是联邦境内日益增多的黑户。</p>

基因构件虽然能够使人在体质上获得进化提升,却终究没有食盐的必须性,它只是在法律的规定下成为了类似必须品,面对基因构件高昂的价格和生命数值的双重限制,一部分人逐渐失去了法律上的生育权,出于生物本能的遗传惯性和感情需要,越来越多非法的黑户就此诞生。</p>

法律出台不过三十四年,因此黑户目前刚繁衍至第二代,但其产生的社会隐患,已经非常明显了,据保守统计,全联邦境内的黑户已经高达三亿六千万之多,并且增长速度每年递增,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一颗定时核弹。</p>

若是不对这条行业和法律进行颠覆性的改革,那么联邦迟早要吞下自己种下的恶果,但基因构件行业与古代盐业一样,在初期都取得了显著的效用,但无论是利益阶层还是牵扯范围都太过广阔,哪怕是对其进行细微的改动,都会影响到太多人的利益,沦为众矢之的。</p>

古天朝官盐制度自汉朝诞生之后,历经近两千年,中间经历过多少改革,都未能完全消去其掠夺财富的本质,伊丽莎白若是想要对此进行改革,可想而知其面临的压力和难度,某种程度上,那是站到了全联邦上层贵族的对立面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