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巨人(1 / 2)

 奉阳郡?</p>

那可是个好地方,一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难有什么天灾。</p>

怎么忽然遭了大旱呢!</p>

李元感到奇怪。</p>

离开茶摊后,又去找了两个从奉阳郡逃难来的灾民,仔细询问状况。</p>

从灾民口中得知,这场大旱很蹊跷。</p>

三个多月前奉阳郡还好好的,十雨五风,天公造福,庄稼长势旺盛,眼看就能大丰收。</p>

忽然,天降大旱。</p>

整个奉阳郡,六个县内的所有河流在一夜之间干涸,滴水不剩,井水的水位也迅速下降,很多地方的井打不上水。</p>

整个大地如火炉般炽热。</p>

加上老天一直不下雨。</p>

地里庄稼缺水,渐渐干枯,眼看要颗粒无收。</p>

民以食为天。</p>

没了粮食,还怎么活!</p>

这不,很多灾民都拖家带口逃出奉阳郡,寻求活路。</p>

李元皱眉,若有所思。</p>

河流一夜之间干涸?</p>

井水枯竭?</p>

这明显不是普通的天灾!</p>

天降大旱,定是气候异常,久不下雨,持续半年左右,才造就一场旱灾。</p>

哪有一夜大旱的道理!</p>

地生异象,必有妖异。</p>

李元觉得,应去奉阳郡瞧一瞧,若是天灾,他也无可奈何,总不能逆天行事,和天上的神仙作对吧,除非嫌命活得长。</p>

若是妖异作怪,便是积攒功德的好机会。</p>

想着,李元在附近的书画店买了纸,砚台和毛笔,却不打算回道观,而是直接往东而去,前往奉阳郡。</p>

他骑乘葫芦,御风而行。</p>

不多时离开了文阳县。</p>

眺望大地,见通往奉阳郡的道路上,难民络绎不绝,长不见尽头,一个个拖家带口,往文阳县而去。</p>

在科技文明不发达的时代,人和动物一样,会迁徙以求活路。</p>

当然,百姓更喜欢叫作“逃荒”。</p>

文阳县是离奉阳郡最近的县城,繁盛富饶,正是灾民逃荒的好去处。</p>

所以灾民的数量才这么多。</p>

……</p>

很快,如意葫芦飞出数百里。</p>

到了奉阳郡境内。</p>

一路上,李元细细观察,发现越接近奉阳郡,大地越炙热,越干旱,植被越荒芜。</p>

进了奉阳郡,肉眼可见的赤地百里,河流干涸,满是旱裂,树木枯得半死,百草干黄,田里的庄稼蔫儿吧唧,毫无生气。</p>

炙热感在大地蔓延。</p>

像有一口巨大的火炉,在地下炙烤。</p>

这是奉阳郡的边缘,情况还好。</p>

井里能打上水,地里的庄稼虽减产大半,好歹不是绝收,百姓勉强能活。</p>

旱情最严重的,是奉阳郡最中的奉阳县,那才是真的赤地百里,万物枯死,地里的庄稼彻底干枯,一粒收成都没。</p>

逃难的灾民也大多来自奉阳县。</p>

“奶奶!您怎么了!奶奶!”</p>

“您……您别吓我啊!”</p>

路边,一个拄着树枝的老妇倒在地上,手脚抽搐,口中有进的气没出的气。</p>

旁边一七八岁的小姑娘嚎啕大哭,手足无措。</p>

“救命,我……我奶奶快渴死了!”</p>

小姑娘拦住过往之人,想讨一些水,“谁有水啊,救救我奶奶,求求你们!”</p>

“我给你们磕头!”</p>

路上都是逃难的灾民,自顾不暇,哪有余力救人呢。</p>

有水,也得留着保命。</p>

自身难保之时,菩萨都难发善心。</p>

小姑娘哭求,磕头,却未有人理会。</p>

只得在路边捡了个木茬,拼命划破手臂,想用自己的血当水,喂给奶奶。</p>

这时,李元恰好从上空飞过,见状将葫芦一收,落在不远处,走了过来。</p>

他扫了眼,见那老妇面色难看,嘴唇又白又干,满是破皮,明显缺水太严重,加上年岁大,支撑不住了。</p>

“大哥哥,您有水吗,求您救救奶奶!”</p>

小姑娘绝望至极,见有人走来,立即磕头央求。</p>

脏兮兮的小脸上满是浑浊的泪珠。</p>

李元未言,上前捏住老妇的嘴巴,将一缕灵气送入其口中。</p>

灵气乃万物之源,亦可化万物。</p>

自然,可当水来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