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回 张家先人建古屋,银(1 / 2)

 这懒羊羊啊!提什么问题不好,非要问人家家庭的喜欢问题,要知道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忌讳,就跟民族一样,国家还尊重各民族独特的习俗呢,而且我们跟初到张家,还没有和主人家熟悉,怎么好问这些问题呢?于是我便说道“杨雅惠,不能那么没礼貌,别乱说话!”

哪知道那张老爷子摆了摆手,微微一笑对我说道:“不妨,不妨。是老朽失礼了。没跟客人们介绍我的家庭成员。”说着,他指向他对过那个空位置说道,“这是我老伴,梁氏,名韵儿。”然后又指指我这边的一排,说道,“刘姑娘,是吧?你旁边的这位是我的长子,张红,他旁边那个是长媳苏氏,大女儿张姝涵。”我一愣,不禁后背发麻,浑身不自觉的颤抖起来,这明明没有人,老爷子却说的有模有样的,岂不怪哉?往对过那边看去,蔡银丹和杨雅惠无一不是小脸煞白!看来也被吓到了。

张老爷子并没有理会我们三个的表情,而是继续指着蔡银丹那边一排说道,“这边杨姑娘坐的应该是我的三子张照,但是他不在家。杨姑娘旁边的是我的次子张登,张登旁边的是我的小女儿张奥姗。”

啊?我更是愣了。张奥姗,这名字太耳熟了!等等,我想想。啊,对,不就是我高中的学姐吗?据说长得很漂亮,有女神范,艺术节的演出不知道让多少男同学拜倒在他的石榴裙下,可就是她的眼光差的不得了,先找了一个小白脸,后来被劈腿了。然后据说又找了一个死胖子,丑的要死!竟然是这张老爷子的闺女?这世界也太小了吧?

等等,不对!这些位置被来就没人啊!怎么张老爷子说的煞有介事的,其中肯定有什么蹊跷!要么,这张老爷子就是个神经病,要么这家里有鬼!

想到这,我偷眼看了看旁边的张老爷子。

张老爷子也正看着我,表情依然是微笑,但是眼中透着一股慈祥,那眼神不像是说谎啊!嗯?他的左眼下怎么有一道黑色的痕迹啊?不长也不短,跟刀疤似的,又像是泪痕!泪痕?别开玩笑了,我马上就否定了这说法,泪痕怎么会是黑的?而且看那样子早已经干涸了,难道老爷子从来不洗脸的嘛?开玩笑!这老爷子怎么看也不像那么邋遢的人啊!

这老爷子发现我看他,嘴角微翘,又是一笑,说道:“刘姑娘,怎么?吃惊了?大家别愣着,吃点水果。阿桂啊,上汤。”桂阿姨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不一会儿端上了十碗汤,从老爷子开始,依次上汤。

张老爷子笑道:“特意让人做的人参燕窝汤,喝吧。”说着拿起汤勺,小心翼翼的在碗里搅拌一会儿,慢慢喝了一口。我们三个也只好照做。杨雅惠也没问题了,我虽是满脑子问号却也不敢问。

老爷子喝了两口汤,抬头和我们说道:“世人皆是先吃主食后喝汤,再食水果,其实是错误的。从养生学角度讲,先吃生食,再喝汤,最后再主食,才是正道。几位觉得如何?”

“您说的很对,很对。”杨雅惠一遍喝汤一边应道。听说这是人参燕窝之后,此时的她已经不顾其他,而专心放到了吃上。好一个吃货啊,我摇摇头想到。自顾自地用勺子搅和着汤。

“刘姑娘好像有什么心事?有什么事就问吧?”

“不好意思,张老先生,张照是您儿子对吧?”

老爷子点点头。

我又问道:“可是他与我这位朋友蔡银丹是高中同学啊,小蔡是在浙江上的高中,那么我想您也应该是浙江那边的吧?那怎么会在京城有这个老宅子呢?”

“这个问题啊,其实你问问我二儿媳或者次子都行,他们都会有解释,不过既然你问起我了,我也不能不回答,所以还是解释一下吧。”

原来,这张家祖上原是浙江海宁的大户,曾经出了一个非常善于经商的人物,这个了不得的人物把家族企业做的风生水起,从南方发展到京城,从东部扩展到西部,一时间大半个中国都有老张家的买卖。后来,家里又出了一位懂得风水学说的先人,大概是清朝咸丰年间吧,从老家往京城的商号办事情,路过这片树林,晚上夜宿在此,无意间起夜,却发现有一条白蛇在林中空地上趴着,月光照到蛇的身上,那蛇好像很享受的样子。那位先人懂得望气,觉得白蛇吸收日月精华,早晚会成龙,而这地方便是生龙之地,乃是极好的风水局。于是就记住了这片树林,然后回到京城,雇佣工人,在这个地方建了这么处大宅子。因为当时已经是西洋文化大举传入中土之时,所以这位先人汲取了西洋建筑中的一些元素,融合中国建筑特色,在风水学指引下,修的这么套房子,那大厅里的壁炉,拱形窗户表示中西结合的产物。

说来也奇怪,这房子修好之后,那位先人留下遗训,告诫自己的后人不得长时间居住此宅子,只能每年临时居住几日便可。后代们也就照着做了,这张家的产业就越做越大,后人们不光在经济上,在政治上,文化上也多有建树。后辈中甚至出现了民国时期著名的大军阀,和文学家。

解放的时候,张家主持大局的是哥俩,而大哥见势不妙,带着老婆孩子和分家留下的自己那一部分财产,去了台湾,这宅子也被没收充公,后来写房子住进了几户老百姓。再后来,差点被红卫兵以封建残余为名一把火烧了,点了三次,都被大雨浇灭,那几户老百姓就说是神仙庇佑。红卫兵当然不信啊,硬是把墙推倒了,大门拆了才肯罢休。张家二弟,不仅财产被没收,人差点被整死,那还有闲心管自己家得房子啊,更何况当时已经不属于他们了。后来,在前的那一年,二老爷感觉自己快不行了,便把儿子叫到身边,告诉儿子,自己家还有一处老房子,用什么办法也得夺回来。然后刘咽气了。那儿子当时二十来岁,头一次听说自己写穷的吃土的家,竟然还有一处大宅子。于是在政策落实后,几次申请要回自己的宅子。经历了数次挫折失败后,他用自己做生意赚下来的钱,打通了上面,房子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手中。不用问,这个小子,便是眼前这位老太爷了。

老太爷讲完这个故事,喝了一口汤,说道,“听我说了那么多,菜都凉了赶紧上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