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1 / 2)

宦海逐流 言无休 6161 字 2019-09-04

 曾思涛和王玉生新的秘书段友明和快就交接完工作,曾思涛还细细的交代了王玉生生活上的喜好和习惯,叮嘱了段友明一番。最新的小说阅读网综合科给他饯行,选择的地方让曾思涛有些郁闷,地方是江北军选择的,吃饭地点就在庆江边上,大冬天的在江边,这场景真有点当年太子丹送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喜不复返的意思。曾思涛觉得他这是故意的,觉得有想看他的笑话的意思。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嘛,曾思涛心里对江北军有点疙瘩了。曾思涛也不会把对江北军的不满写在脸上。酒桌上都说着恭喜的话,其实真正恭喜他的又有谁?曾思涛有些走神:吃过饭,他也就不算是市委办的人了,要再回市委大院工作,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

曾思涛和江天胡由组织部和工业局的人陪同到厂里的时候,除了通知到的几个副厂长和除了看厂的工人,厂里没上班,厂里冷冷清清的。简单介绍一下后,大家就在黑黑的有些冰冷的办公室开了个简短的见面会,组织部和工业局的领导看这样清冷的的样子,也没有发表长篇大论,秀一把的,讲了几句完成任务就拍屁股走人了。

几个厂领导陪着曾思涛走了一圈,整个厂总机已经因为欠费停机,只有厂长办公室还开通着一部电话,调查组撤离后,电力局也把厂里的电给停了。曾思涛很不习惯别人叫他厂长,前世都是称呼什么总,什么经理的,这都是厂长,科长,叫着拗口,听着也怪怪的,还是叫什么曾总好听些,曾思涛想着等有钱了,去把厂申请变更成公司算了,只是现在得节约每一个铜板。看几个副手情绪都有些低落,曾思涛笑着说道: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大家都别垂头丧气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大家同心协力,索碱化工很快就会在我们手上好起来的。”曾思涛现在是领头人了,得给他们打气。

几个副厂长点点头,曾思涛知道他们几个心里恐怕各有各的想法,曾思涛也没想一下就能取得他们的信任,扭转他们的想法和看法,这事得一步一步的来。

财政上的几百万资金还有一段时间才能到位,曾思涛也趁此机会抓紧时间对厂里的工作进行整合,曾思涛到任后首先召集厂里的整个厂的领导班子开会,除了他,江天胡,吴总工,还有一个主管后勤的副厂长蒋碧才,党委副书记罗有福,工会主席孟建超。

工厂的大概情况曾思涛之前已经了解了个七七八八,情况不好,曾思涛是早有思想准备,外面欠的帐实在很多,除了欠各原料厂商的钱,电费、电话费、水费等等从建厂起都没有缴纳过,曾思涛也清楚了索碱化工的家底:一个才投产不久的厂,已经亏了将近上亿了,能抵押贷款的都抵押上了,厂里真是穷得叮当响了。曾思涛一边听着,一边观察着在座的人,他基本上对于几个厂领导的情况心里有了个谱。团委书记杨文强年纪不大,人还算稳成机灵,除了吴总工,也就只要他,曾思涛还看得入眼一点。其他人也只有先将就用着,先把领导层稳定下来。

曾思涛的设想是厂里只设立生产、供应,销售、财务、人事、行政、物流、质量等部门,工会,党办、团委这是曾思涛不能撤销的,不过党办、团委与厂办和三为一,其他不需要的部门都裁掉或整合,副书记罗有福兼厂长助理,团委书记王自立兼办公室主任。最全的小说阅读网分工就是他这个厂长负责全面以及销售,销售是曾思涛的老本行,他得负责把销售科的人带出来;江天胡不贪,就让他看着采购科,并且负责厂里的日常事务,等于是常务副总;吴总工负责生产,质量科由他负责,蒋碧才负责行政科和后勤保障,罗有福协助曾思涛处理党务和处理办公室事务,工会主席负责工人意见反馈等工会工作。另外财务科长要了解整个厂的运作情况,才能更好的制定实施整个工厂的财务运作流程,得进入厂里的领导层。

曾思涛把他的这想法谈了在会上谈了谈,大家都没有异议,即使有异议,曾思涛也准备独断专横一把,一把手一言九鼎的感觉还是很不错,可惜这索碱化工是一烂摊子。

曾思涛还特别和负责生产的吴总工进行了一番很深入的交谈,毕竟生产上的事情有一定的专业性,曾思涛要尊重他的意见,吴总工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技术上没的说,管理上还是有点问题,曾思涛一再强调管理,生产上要实行责任到每一级,责任最后要落实到每个人头上,质量要稳定提高,生产成本一定要降低,要实行奖惩制度,需要技改等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项目,本着节约的原则,厂里优先考虑,至于具体的东西由吴总工和生产科拿出方案来。曾思涛让他选择一个对生产和管理都比较熟悉的人作为生产科的科长,协助他把生产的各方面搞上去。

曾思涛对整个厂的情况有个比较通盘和全面的了解之后,对原来的计划又做出了一些修订之后,让大家都有个熟悉和磨合的过程,才召集中层干部开会,曾思涛清楚一个厂只要把握住“进出人财者”四大部门,也就抓住了一个厂的命脉,进就是采购,出就是销售,人就是人事,财就是财务。除了几个副厂长,曾思涛比较关注四个部门的负责人,销售科的科长马志国没有一点魄力,连市区都有很多欠账收不回来,肯定要换了,采购科和财务的科长都跟周云泰一起进去了,现在都是副科长在顶着,要是不听话,以后就换掉,暂时就让他们干着,观察观察再说。

正式开会的时候,除了中层干部,曾思涛还让工人们选出了一些代表,邀请他们进行旁听,并且可以发言。曾思涛终于也正是亮出了他的三把火,曾思涛第一把火就烧到行政人员身上,当年谁都以为这索碱化工是香饽饽,有点关系的都往这里塞,厂里没办法了还因人设岗,设立了很多不需要的部门,像什么企业文化室、公关室、阅览室等等,就是仓库保管员也多达几十个,人浮于事和机构庞杂的现象自然就难免了,人越多效率就会越低,这事一般规律。

虽然后来企业不景气,走了一批,但人员还是太多,必须大规模裁减,曾思涛也清楚这些行政人员多少和市里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干部都有点关系,但是现在企业都快倒闭了,大家都快吃不上饭了,那还能养这么多闲人?。

二是实行岗位责任制,定员定岗,各负其责,责任落实到人头。

三是凡是跟生产不相关的赔钱的部门,全部承包出去或者裁减,逐步剥离。最新的小说阅读网

四是设立专门的物流部门,主要运输业务和外面的汽车公司以及外面的汽车队签订合同。厂里有几十台运输车辆,却是严重亏损,也是厂里的一大包袱,曾思涛很清楚车辆管理的难度太大,漏洞太多,车队的人能在里面搞的猫腻也很多,养几十台车还不如找外面的车运输划算。曾思涛准备把大部分运输货物的车辆承包出去,考虑到车辆的特殊性,是越到后面车况就越不好,曾思涛准备一次就承包五年,逐年降低承包费,五年不但能把车辆的成本收回来,厂里还可以赚一部分钱回来,这样不但不用付司机的工资,原本亏损的车辆还能赚钱,也算是解决了一大包袱。工厂承包的车和在外面找的车同等待遇,和工厂签订合同后也可以在工厂拉货。厂里的修理厂也承包出去可以对外承接业务。

第五,非特殊要求岗位都实行竞争上岗。曾思涛也把话说得很清楚,有能力调走的,厂里欢迎,愿意留下来的,行政人员也要竞争上岗,至于竞争不上的,还可以到车间竞争上岗,在不行,那对不起,请回家休息,到市里找市政府要每个月的生活费。

曾思涛只是简单的对生产之外的部门人员都进行裁减和整合,估算一下就有将近一千人是富裕的了,曾思涛清楚有能耐调走的差不多都调走了,这富裕出来的一千多人很多人是没出路的,赖都要赖在厂里的,必须得处理好,不然会成天找麻烦。

曾思涛这次争取再能再动员一些人走,所以除了技术骨干和优秀人才,其余的人员愿意走的一路绿灯,愿意停薪留职的一律绿灯,这次愿意走的和停薪留职的统计下来估计能走掉一两百人;二是承包的个人或部门,要接纳消化一些人富裕人员,又解决了一两百人,三是销售财务等工作要加强,可以吸纳一点人,这剩下的人是没有关系,能力也不强的,推向社会也难找到工作。曾思涛虽然说他们这样的人去市里找政府,可是还是在最大限度的努力想办法安排这些人的去处。

人事上的事情他只是统筹安排,该放权的曾思涛就放权,不然大事小事都找他,他根本都忙不过来。具体操作就就交给人事科去执行,小事就不要来烦他,人事科长解决不了就找江天胡,江天胡解决不了,再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