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一路向西之国内的旅大(2 / 2)

镇军将军 太湖西 0 字 2022-01-23

我离开你的襁褓(原版有襁褓这个词,现无)太久了,母亲!</p>

但是他们掳(lu)去的是我的肉体,</p>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p>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p>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p>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p>

这首《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指得就是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广东湛江)和旅大(旅顺、大连)。</p>

而其中的威海卫,在1898年7月,中英签署的《订租威海卫专条》中租借给英国5年。也就是说在7月1日前,华夏蓟县政府还得去和英国人谈,租借威海卫到期的事情。而明摆着,如果日本人的先例一开,后面的几个租借地就一个都别想收回来了。</p>

而华夏依仗的国之利器,华夏海军自甲午之后就没爬的起来,虽然说甲午战争后清朝海军向德国采购了海容、海筹、海琛三艘防护巡洋舰</p>

但那已经是1897年9月15日竣工的货色了,单舰的排水量才950吨,加上两艘吨位稍大的拿骚级战列舰和十艘近千吨级别的潜艇,整个华夏海军的总吨位也凑不到6万吨。</p>

看一下,日本海军在一战前,1914年,经历了日清日俄两次血战洗礼后,经验丰富,并在达到了总吨位68万吨,其位列世界海军第五位。</p>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璇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杩欓噷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澶у鍘诲揩鍙互璇曡瘯鍚с€傘€?/p>

可以说9年前的日本海军在吨位上就能够完胜华夏海军,而且在人才上,华夏好像就清廷老将萨镇冰、191年接替萨镇冰出任海军总长的李鼎新,率军远扬的程璧光能够挑挑大梁。</p>

而日本方面随着欧洲一战的结束,经过一番欧洲远洋洗礼的日本海军大长见识,不仅获得了宝贵的远洋作战经验,战争也让赴欧作战的第二特务舰队人才辈出,包括潜艇作战第一人岸井孝一、首屈一指的航空专家山口多闻、以水雷战著称的田中赖三,而第二特务舰队司令官佐藤皋藏也因为作战有功,先后获得了比利时颁发的二级王冠勋章、英国颁发的圣米迦勒及圣乔治勋章和法国颁发的荣誉军团勋章。这还是日本海军的一个分舰队,所以华夏国内此刻对于正面应对日本海军都是报以悲观的态度,当然如果没有赵云这个金手指,连那两艘撑场面的拿骚级都不会出现。</p>

可以说,不管是人员、装备,华夏都处于弱势。</p>

当然这也是因为双方海军的建军思路不同,对于日本海军来讲,远洋是他们的战场,而对弱小的华夏海军来讲,能够守住沿海、甚至是入海口,就是大功一件。所以小型的舰艇,能够挂鱼雷的飞上飞机都是赵云优先发展的对象,而这些装备在海军的吨位计算上,通常都是忽略的存在,可在实际在战争中,又往往在特定的场合能够突发奇效。</p>

鱼雷艇,赵云还是仿制的浙江卢督军从英国采购的那一批,仿制5条,担心质量不行,又从英国进口快艇1条。然后自己又按照记忆中的660型木质鱼雷快艇的外形仿制了一批折角肋骨的滑舰鱼雷快艇,武器为5毫米鱼雷具,配上仿制自拿骚级战列舰上的鱼雷,自己装配6艘。林林总总的加上船台上在建的,鱼雷艇已经超过了百艘。</p>

而改造鱼雷艇的空闲之余,赵云还单独拨了一笔款子,用于制造北洋水师中的“蚊子”战船。这种机帆船,虽然颇为老式,可是配上新式的火炮后,用来近战也算是件利器,而有了“蚊子”战船和鱼雷艇他们俩的布防,至少可以防止日军从长江口,杀入。</p>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