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广州的舞台(1 / 2)

 公元1924年9月末的一天,位于广州河南土敏土厂的大元帅府二楼一间卧室里,民党领袖孙文和胡汉民正在为孙文是否离开广州,前往韶关进行第二次北伐的事而烦恼。时间过了过久,两人依然沉默不语,孙文的夫人宋庆林女士一直默默的站在他身边,已经第五次将两人茶杯中的水填满。</p>

为了以广州一隅之地供养几万军队,孙文和广州商人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深,普通民众也开始对他不满,特别是之前商团扣械事件,以及所引发的一系列罢市活动,更是让他站到了风口浪尖上,一时间全国舆论几乎一面倒的同情起广州的商人们,对他的批评也越来越尖锐,甚至是到了批判的程度。再加上英国人的不断压迫和滇军将领的咄咄逼人,早在九月初,孙文就已经打算离开广州这个是非之地。</p>

不过原本拟好的北伐宣言和北上计划,却因为上海发生的惨案而搁置,全国工商界开始一致声讨日本人的暴行。所以虽然军队已经在韶关集结,但是孙文并没有离开广州,而是一直待到了月末。</p>

“展堂,我打算最迟后天就去韶关,”孙文终于下了决心,说道,“上海惨案不仅仅暴露出日本帝国主义的本性,也让国人看清了北洋政府的软弱,他们除了发表几声抗议,要求组成什么调查团之外,什么也不敢做,加上直皖开战在即,这正是我们的机会。”</p>

“总理说的是,这次连吴子玉都不敢出声,看来北洋的人心确实散了,”胡汉民推了推眼镜,一张消瘦的脸上浮出一丝遗憾,“不过,总理,其实你也不必离开广州,这次上海惨案虽然是民族的不幸,但也是因为这件事,各地的报纸已经倒向了我们这边,总理提出的打倒列强除军方的口号更是响彻神州大地。最重要的是,新军建立还不到半年,装备也不齐整,是不是应该等一等,苏联人不是说军事援助很快就要到了吗,到时候我们再北伐也不迟啊。”</p>

“展堂,你的意思我知道,不过这次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孙文背着手,深色凝重的看着窗外江面上行驶着的轮船。</p>

胡汉民摇了摇头,对于广州的形式他不可能不清楚,虽然因为上海惨案后,国人的视线暂时从广州转移到了上海,但是只要广州政府的经费严重不足这一根本问题没有解决,那么矛盾迟早会爆发,孙文的选择只不过是不想坐以待毙,而是打算在运动中转移矛盾。</p>

“总理,有位叫蔡宝林的先生,送来了一封信,”一个穿着军装的年轻人敲门进了客厅,将一封信递给了孙文。</p>

“蔡宝林?这个名字很熟悉啊。”胡汉民有些疑惑的转过身,他觉得蔡宝林这个名字似乎很多年之前就听说过,不过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说着他朝孙文手里的信看了看。</p>

“展堂,你自己看信吧,”很快孙文把看完的信递给了胡汉民,“这是美国致公堂的司徒先生写的介绍信。”</p>

“原来如此,这真是及时雨啊,我就说过,关键时刻还是海外同胞靠得住,”信不长,胡汉民也很快看完,他笑着说道,“司徒先生对这个年轻人到是十分推崇。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算起来还是宋部长的学弟。”</p>

“是吗?”宋庆林一下有了些兴趣,“子文确实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怎么没有听他说起过这位学弟。”</p>

“确实是这样,我记得不久前广州的好几家报纸好像用头条报道过这个蔡宝林,说他是得到美国总统青睐的华人经济学大家,他的几本经济学著作也是在欧美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年纪不过27岁,很有些锋芒毕露的味道,”孙文笑着摇了摇头,如果没有司徒美堂的介绍信,他恐怕不会真对这个自吹自擂的年轻博士有多大的兴趣,当然也不会拒人千里,对于任何想要帮助他的人,孙文都是和蔼大度的,“有则,快请这位蔡博士进来吧。不,还是我亲自去一趟吧。”</p>

会客室里,蔡宝林依然是一身白色的丝绸西服,因为受伤的原因,衣服扣子没有扣上,他一手拄着手杖,一手托着巴拿马草帽,闭目养神一般一动不动的坐在椅子上。苗洛则换了一身类似于民国时期女学生的装束,抱着一大叠文件,安静的坐在他旁边,一双眼睛则是不停的四处看着,透露着好奇。</p>

听到从楼上传来的脚步声之后,蔡宝林立刻站了起来,“总理先生,胡先生,孙夫人你们好。”</p>

“果然是仪表堂堂啊,蔡博士不愧是年轻人中的楷模,”和蔡宝林相比,孙文和胡汉民都有些矮小,孙文点了点头,伸出右手和蔡宝林握了握,回头对胡汉民说道,“展堂兄,看来蔡博士不需要我介绍你了。”</p>

“胡先生的事迹,在北美华人当中也是广为流传的,种竹北窗前,潇潇清香发。本以招凉风,反教蔽明月。”蔡宝林随口吟出胡汉民幼年时候的这首五言。</p>

“惭愧惭愧,年少轻狂时的拙作,不堪入耳不堪入耳啊,”胡汉民摇头自谦,作为民党领袖里不多的举人出身,诗文和书法一向是他的自傲,所以听到这首诗之后,他对蔡宝林的好感度直线上升。</p>

“这位小姐是?”孙文终于注意到蔡宝林身后正用好奇的眼神看着她的苗洛。</p>

“孙叔叔宋姐姐不认识我了?”苗洛狡黠的吐了吐舌头,故意做了个鬼脸,“几年前你们还在我家做过客呢。”</p>

“小洛?你是苗大哥的女儿小洛?”孙文终于想了起来,脸色先是露出喜悦,但转瞬变得有些苍白,“今年你该是有17岁了吧,几年前你还是个黄毛丫头呢。那时候你比二丫还要矮一些,现在比她还高一个头了。”</p>

“孙叔叔到是越来越年轻了,比几年钱瘦了不少呐。孙姐姐也在广州吗?”苗洛一边说着一边四处张望着,似乎在寻找着什么。</p>

“是啊,她也是刚回国不久。对了,小丫头,你怎么来广州了,难道苗大哥也回国了?”</p>

“不是呐,阿爸还在三藩市,我这次是以蔡宝林先生的私人秘书的身份来家乡实业救国的,”苗洛挺了挺胸,“这是我的名片,远东实业集团总经理秘书。”</p>

“哦,没想到小丫头都已经工作了,不错不错。”孙文笑道。</p>

“看来你真是长大了,”宋庆林从孙文手里接过名片,用有些复杂的眼神看了看蔡宝林,发现眼前的年轻人身材魁梧不说,样貌也是非常不错,那双眼睛更是炯炯有神,点了点头。</p>

这时候孙文有些感叹的说道,“蔡博士,时间也不早了。让小洛她们先叙叙旧,我们还是先到客厅聊一聊吧。”</p>

会客室里,几人分宾主坐下,蔡宝林从文件夹里取出一张,推到孙文面前,说道,“孙先生,这是司徒先生托我的商行转来的十万美金汇票。”接着他又拿出一张同样款式的汇票,“这是我代表南美华人为祖国筹集的八万美金。”</p>

“十八万美金!”苗洛有些瞠目结舌的惊叹了一声,不过看到孙文和胡汉民都没有露出意外的表情,想来那位司徒叔叔在信里肯定提到了。</p>

“司徒大哥在美国也不宽裕,却一直无私的援助祖国革命,当是国人之楷模,”孙文的声音有些颤抖,“如若革命成功,共和得以重建,司徒大哥当为革命元勋。不过没想到南美的同胞竟然也没有忘记祖国,孙文在这里谢过了。”</p>

“都是炎黄子孙,血浓于水啊,北美华人因为排华法案的实行,生活十分艰难,南美华人更是不堪,说到底都是因为国家贫弱,”蔡宝林感叹道,“这次司徒先生和南美华人联合会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募到这笔款子,就是希望能够助先生一臂之力。不过非常惭愧,仅仅筹到十八万美金。”</p>

“十八万美金!何止是一臂之力,这简直是及时雨啊,”一个声音忽然从门外传来,穿了一身呢色有些泛白西服的中年人随之走了进来,“黄埔学生顿顿喝稀粥,这次终于可以改善一下伙食了。总理,这次怎么说也得给军校多分配一些经费。”</p>

“原来是仲恺兄,你来的正好,我介绍一下,这位是美国回来的蔡博士,这次的募捐他可算是功不可没,这位是我的侄女苗洛,旧金山苗志远大哥的女儿,”孙文笑着和众人一起站了起来,之前的信里只提到了致公堂的十万美金,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他看蔡宝林的目光顿时和蔼了许多,“蔡博士,这位是廖仲恺廖先生。”</p>

“果然是一表人才,不知道蔡博士学的是什么专业?回国后有什么打算?”</p>

“学了一些和经济有关的杂学,这次回国是打算在家乡办厂,为父老乡亲做一些贡献。”</p>

“是啊,我们远东实业集团目前正筹备在广州建一所西药厂,”苗洛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话,“机械设备都已经到香港了,从美国聘请的技术人员也都到了,很快就能开工了。”</p>

“啊,这可是好事啊,”孙文在内的三位民党大佬都是眼前一亮,这个年头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别说是西药,就连中药也是稀缺的,更不提药品消耗更大的军队了。</p>

“不知道,蔡博士打算把制药厂建在哪?规模有多大?”胡汉民有些激动的问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