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计谋得逞(1 / 2)

 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国此时也渐垂老暮并不如之前那般强盛了,内忧外患并不比大宋少,何况是处在苦寒之地更没有大宋富有。这也是大宋一直给辽国送岁币的原因,辽国虽骑兵精锐但是太穷了,两国即便真的交战也是打个平手,双方只能是徒耗国力。

大宋送些岁币换得安宁其实是赚了的,真要与辽国交战所费银钱将是无法估算的数字。但是大宋上下偏安的心思久驻,也并非好事,所谓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就是如此了。

历史上北宋的灭亡正是这种心思深深扎根于官家、官员、将士、甚至普通的百姓心中,忘记了胡虏的野蛮,只一心享受着盛世的繁荣,却不知道危险渐渐来临。

辽国驻在大宋汴京城的使团,足足有二十八人,这只是在明处的数目,而其中大多数为护卫,只有五六名是官员。

被祁青夢打伤的辽国使节便是这里的正使名叫耶律齐,但并不是辽国的宗室。

辽国的契丹皇族除了契丹姓“耶律”还有一个汉姓“刘姓”,与耶律家族通婚的述律家也有一个汉姓“萧姓”。因为耶律阿保机非常崇拜汉高祖刘邦,所以耶律阿保机就追认刘邦的祖宗唐尧为祖宗,给自己也起了一个汉名叫“刘亿”。之后他又把北府宰相一族赐姓“萧”,也就是将他们比作刘邦的宰相萧何,自己家比作刘邦家。

在耶律阿保机的渲染下,其他各部也开始改姓,有的把自己族姓给位耶律,有的则改为萧。于是契丹就形成了耶律和萧两大姓氏,不过在契丹姓耶律的不一定是皇族,那些普通的“耶律姓”被称为“庶耶律”。

耶律齐并不是统管细作的人,负责刺探情报的却是另外一个副使萧正卿,此人在大宋经营多年一直担当辽国副使的职位常驻汴京城暗中负责着细作的诸多事宜。

林近的计划虽是环环相扣,但萧正卿同样是老奸巨猾,一时得了千步镜已是颇为意外,当日又听闻镜片的消息,由不得他不起疑心,此时他只是偷偷遣人将千步镜送回辽国,然后静观其变,林家的农庄就在那里,他并不急于一时。

而正使耶律齐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应该尽快行动将秘方抢到手送回辽国,他见识到了千步镜的神奇,认为必须尽快掌握此物的制作方法,哪怕折损些人手,甚至与大宋翻脸也在所不惜,何况此时双方早已翻脸。

有萧正卿拦着,耶律齐昨晚不得不放弃去抢夺镜片秘方的想法,今日正当两人再为此事争辩之时,朝廷的官员带着士卒已经寻着线索找到了契丹人的住所,同时来的更有皇城司办案的人员。

问明来意萧正卿只是微微一笑道:“这位大人不知从何处听来的消息,我大辽使团一直未曾出过驿站又如何获取贵国的机密?”

那官员得了旨意自然不肯放弃随即说道:“官家有旨要彻查此地,还请使者大人让我带人查验一番才行。”

萧正卿与耶律齐对视一眼才道:“本就是临时落脚之地,大人要查请便就是,不过若是查不出什么,我邦却是要递上国书让大宋的官家给一个交代。”

那官员闻言一愣,随后一咬牙对着身后的士卒道:“给我进去仔细搜查,不可放过丝毫可疑之处。”

几十名士卒领命鱼贯而入,皇城司的人紧随其后也进了驿站进行搜查。

当大宋的官员拿着千步镜质问契丹使节的时候,萧正卿才感觉到这里的阴谋远不止自己猜想的那般简单,心中也是狐疑,大宋即便是栽赃也不可能拿这等利器作为手段,更何况千步镜已经被自己送回了辽国,而这只又是从何而来。

萧正卿想不通此事,他面色难看的默默不语,他知道此时说什么也没有任何用处。

“将此地查封,未得官家旨意任何人不得离开。”官员大手一挥道。

此处驿站本就有数名大宋的士卒看守,此时再加上官府和皇城司的近百士卒,顷刻之间将驿站围的水泄不通。

“萧副使的国书能不能来本官不知,只是我大宋的国书必然会送到你辽国御前。”官员冷冷的丢下一句,回去复命了。

萧正卿与耶律齐回到驿站里却是各自沉思起来。

良久萧正卿才道:“此事必然有我们不知道的内情,暗处定是有人从中算计我等。”

耶律齐也道:“如今你我出不得这驿站,也无从查起到底何人算计我们。”

“正使大人放心,虽是出了此事但那千步镜已然被我送回国内,如此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