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群星陨落(1 / 2)

 所谓西都六陷,天子九逃,皇帝出幸地方在唐朝是常有的事,所以柳璨等人根据前朝经验制定出来的计划很完备,整个计划的执行也是有条不紊。</p>

把后宫的烦心事忘到身后,李晔将身心都放在了这次出行上,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前后绵延十余里,从长安城出发,根据朝臣制定的路线,李晔最先抵达鄠县,鄠县是后世西安市鄠邑区,然后再向西经过周至,接着沿太白山往南,路过终南山后就到了洋州。</p>

洋州即后世陕西省洋县,李晔前世把陕西走了个遍,洋县更是多次经过,所谓城固和洋县只是县过县,过了洋县就是后世汉中市今世兴元府。</p>

在这个时代,洋州就是山南西道的北大门。</p>

望着关中平原的雪景,李晔精神大振,一路上把所见所闻都与比记忆中的陕西风情比对了一遍,,随驾大臣与文人们也诗兴大发,诗作也跟着多了起来。</p>

这个《酬某某鄠县再逢席上见赠》,那个《某某奉崔相公》,这个《送陆学士随驾兴元》,那个《望终南山赠兵部尚书刘丞相》,这个《送某某宣慰西川》……</p>

不但要写,写完了还别出心裁的呈送李晔品鉴,期冀得到天子赏识。</p>

唐诗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p>

初唐诗坛承袭宋齐梁陈的浮靡诗风,流行宫体诗,率先倡导摆脱宫体诗的诗人是王绩,王绩个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很是推崇陶渊明,个人作风直追魏晋风骨,诗作也主要描写田园风光和个人田园生活,流传作品很多。</p>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p>

《野望》这首诗就是王绩的代表作,整体上的诗风比较疏淡质朴。</p>

除了王绩,另外四位大佬就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p>

这四个大才子的主要贡献是破坏和改造了宫体诗,奠定了五律,发展了七言歌行,继四杰之后,真正使律诗定型的是沈佺期和宋之问。</p>

不过这个时期还是没有谁敢公开反对宫体诗,第一个说宫体诗垃圾的大佬是陈子昂,陈子昂推崇汉魏古诗,倡导建安风骨,以一己之力扫除了宫体诗风,端正了唐诗的发展方向,为盛唐诗歌高峰奠定了文化基础。</p>

往后的盛唐诗歌分为两个流派,一是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一是以高适和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派的大佬还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颀、崔颢等人。</p>

至于诗仙和诗圣,则是盛唐双峰并峙的绝世妖孽了,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代表了唐诗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真正的大成至圣。</p>

</p>

同时期的一篇盖全唐和吴中其余三士虽然也有名气,但远远比不上二位大宗。</p>

安史之乱后,包括诗歌在内的唐朝一应文化均遭受到重大摧残。</p>

公元760年,乾元三年,画圣吴道子逝世。公元762年,宝应元年,王维撒手人寰,李白捞月而亡。公元765年,永泰元年,高适与世长辞。</p>

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舟中病逝。公元784年,兴元元年,书法宗师颜真卿淮西遇害……</p>

从杜甫去世到白居易等人崛起,唐诗进入了低谷期,称为大历诗风。</p>

在此期间,由于安史之乱导致国家衰微,大历诗人无复盛唐诗人的壮怀,诗歌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情致,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p>

当时白居易前辈顾况及元结等一批时人也将目光转向了现实,诗歌注重反映现实民生,是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到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中间的过渡性诗人。</p>

刘长卿和韦应物是王维与孟浩然的余绪,卢纶和李益则是高适与岑参的余绪。</p>

再往后的两大流派是新乐府派和韩孟诗派。</p>

中唐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和元稹为代表的,他们继承发扬了杜甫的写实精神,主张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了大量新语言的乐府诗,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p>

新乐府的中坚诗人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人。</p>

其中最让李晔印象深刻的当属白居易,李晔现在还能一字不落的背出《琵琶行》。</p>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p>

语言质朴直白,却又非常感人,能真正感动李晔的唐诗也只有琵琶行。</p>

在新乐诗流行的同时,韩孟诗派几乎也同时出现,以大佬韩愈和孟郊为代表,讲究文章合为时而著,陈言务去,刻意求新,吸引了不是小迷弟。</p>

同时期在两大诗派之外还能够独树一帜且成就较为突出的诗人,还有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人,刘禹锡和柳宗元虽遭遇了二王八司马的政治灾难,但文学成就却很非凡,在史册里,也在人心里。</p>

等到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人都去世,唐诗也进入夕阳返照时期了。</p>

武宗时代后,唐诗充满了浓重的感伤气息,遣词造句盛行着雕琢风气。</p>

在这一段时间,极负盛名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他俩也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虽然在他们之后还有以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倡导发扬新乐府派创作方式,但艺术成就并不高,在后世留下巨大名气的只有小李杜二人。</p>

李义山虽然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的确非凡,不但在后世有一大批粉丝,在现在这个时代仍然有大批追随者和崇拜者,一首无题是无数失意男女的口头诵。</p>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p>

已惘然?已惘然……</p>

高克礼转呈的六十多篇诗作,李晔一一看完了,写得好的挺多,格律音韵也都具备,但这些诗作都不能引起李晔共鸣,璀璨的唐诗也随着江河日下的国势走向坟墓了。</p>

倒是被李晔赶去房州主持山南东道大局的崔胤,似乎对李晔的决策有些不满,抄袭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了一首《处置督师至万年示陈生》。</p>

“北望长安家何在?雪拥终南马不前,知尔赴此有心意,早收吾骨洵水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