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领路人(1 / 2)

 第551章 领路人</p>

大都皇宫中,十多位元朝的核心大臣正聚集在忽必烈的书房内。</p>

帝师郝经首先奏道:“皇上,自兵器监开始成批制造火枪以来,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由此使得我朝的军费开支显得有些捉襟见拙,还有,制作枪支的原材料也开始不足。”</p>

忽必烈当然知道这些情况,召集众大臣商议的目的也就是想解决财政问题,听完郝经抛砖引玉,遂道:“阿合马,如何才能快速筹集军费?”</p>

战争,特别是长时间的消耗战,打到最后就是看谁的势力更大,直白地说,就是在比谁的钱多。虽然忽必烈心里有数,也早就做好了准备,但突如其来的火器研制一下打乱了原先的计划,火器威力是大,却就像是在吃钱似地。</p>

如果忽必烈和我仔细交谈,一定会深有同感。</p>

“皇上,臣以为可从四个方面着手。”身为元朝中书省平章政事的阿合马言道,“第一,全面推行交钞制度,禁止金银铜等金属货币的流通。目前,我朝使用的中统元宝钞,分为十等,以钱为准,一千文钱(一贯)相当于一两交钞。虽然交钞制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但发行量一直很有节制,每年不过十万锭,臣建议增至每年一百万锭;第二,实行理算制度,当前,我朝各级官府均存在财政混乱、贪污腐化等现象,为此,当检查清理所有官府的财政收入,凡是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皆收归朝廷;第三,对于银、铁、盐等物品的销售,全部收归朝廷,实行垄断销售;第四,增加税收项目,提高各种税金,并效仿南朝,发行战争债券。至于火枪的原材料,则可以从民间收集铁具,令每家每户向朝廷捐赠一件铁器,就可缓解。”</p>

阿合马刚一说完,就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对。</p>

首先,无节制地发行交钞,势必造成“物重钞轻”,最终使得公私俱弊,也就是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而没有律法保证的理算制度只能是越理越乱,其结果会使得各级官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最终吃大亏的还是基层官员和普通的平民百姓。对于垄断销售、增说等方式,无异于釜底抽薪,最终使得民不聊生。</p>

但话又说回来,要在短期内起效,这又是可行之法。历朝历代,到了末期之际,执政者不都是采用这样的办法吗?</p>

“阿合马大人。”另一位主管财政的大臣麦术丁道,“除第二条以外的三条措施,都将极大地加重百姓的负担,在我朝与南朝大战之际,实不利于我朝内部之稳定也。如果国内再乱,引起民怨,岂非火上浇油?”</p>

阿合马毫不动气,笑道:“麦术丁大人,那依你之见,当如何让皇上尽快地筹得军费呢?”</p>

“这。。。。。。”麦术丁一时语阻。</p>

阿合马得理不让人,神色一紧道:“各位大人,你们有何好的建议尽管提出,国使使司(蒙古国尚书省的原名,主管财政的主要机构)一定会采纳,为皇上分忧。但是,大家也需明白,此际,所有的一切都应当为战争让路,各位大人的清誉很重要,但战争的胜负更为关键,如果有何恶名,就让在下一人承担就是了。”</p>

郝经眉头一皱道:“阿合马大人,你是我朝财政大臣,但所提方法也不能杀鸡取暖,正如麦术丁大人之言,万一引起百姓内乱,岂不是得不偿失。”</p>

对于郝经,阿合马倒也显得颇为尊重:“帝师大人,如果不能快速获取财富,缓解军费的紧张,那我朝便会在战争中陷入被动,说得难听点,国将不国,何患百姓乎?”</p>

阿合马多智巧言,几句话便说得郝经等人哑口无言。</p>

国将不国,何来之家?</p>

忽必烈见众人皆不言语,最后定论道:“阿合马,就按你所言执行。”</p>

“是,皇上。”</p>

五月下旬,准备充分的大宋中路北伐大军发起了洺州战役。</p>

对于阿术、伯颜来说,洺州已是中路军的最后据点,再往后退已是不可能的了。一来,没有更为坚固的城池,二来,洺州离大都也没有多远了。</p>

洺州城外,一众将领簇拥着我,齐齐向城墙看去。在众人使用望远镜轮流看完后,我道:“完颜将军、克里特将军,需要多长时间?”</p>

两人明白我的意思,完颜天雷道:“这洺州城城池坚固,主体结构皆是以巨石砌成,末将估计,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将城门轰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