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书院山长(2 / 2)

这次的感觉完全正确。只听王谦继续道:“皇上,此人姓范,名直尚,乃是当年的名臣范仲淹范大人的嫡系后人,现今在书院里担任山长兼首席教授。范教授学究天人,人品高尚,蒙古人数次请其出山,都被他婉言谢绝。十年前,据说时任蒙古中书省的平章政事王文统还亲自写信与他,但仍然被拒。”</p>

“范直尚。”我念了念道,“朕当见见此人。”</p>

“皇上,那草民现在就去书院,将范教授请来。”</p>

“老人家,不用,朕还是亲自上门拜访。”</p>

世事真的是多变,刚刚方灵还在说,要不要进入花洲书院,我说不入,没想到现在又来到了花洲书院的门前。</p>

进入书院,但见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山湖洲林相映成趣,这些建筑皆为江南风格,和临安的园林极为相似。往里而去,古柏森然,春风阁、文昌阁掩映其间。</p>

王谦介绍道:“皇上,花洲书院是邓州城里唯一没有被蒙古人破坏的场所,虽然数十年来没有进行过维修,显得陈旧,却基本上保留了当年范仲淹大人第四子范纯粹任邓州知州时,整修花洲书院后的原貌。”</p>

我叹道:“看来,蒙古人对文化古迹还算是照顾有加。”</p>

“皇上,并非如此。这花洲书院能够保存下来,多亏了蒙古朝中的几位汉人大臣,像前期的王文统大人,后期的窦默大人等,如果没有他们,这书院的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至于具体原因,皇上很快便知。”王谦边说边指着前面的一排宽敞房屋道,“皇上,到了,这就是书院的主要建筑--讲学堂。”</p>

到了后世,花洲书院因其风景优美而被列为邓州八景之首,只不过,后世的花洲书院和宋朝时期的模样已是大相径庭。</p>

走到近前,王谦继续道:“皇上请看,这学堂前立有一块石碑,这块石碑就是书院的保护伞。”</p>

</p>

“保护伞?”我一时没有明白王谦之意,遂上前看着石碑,上面的字迹是用汉蒙两族的文字所刻写,汉文我认识,是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蒙文我却不识。</p>

“皇上。”王谦笑道,“这块石碑上的文字是蒙古大汗忽必烈亲笔题写,蒙文之意等同汉文,这也就是花洲书院能够保存下来的唯一原因。”</p>

我点点头笑道:“忽必烈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p>

这时,学堂的大门突然打了开来,从里面走出一位老者,这位老人约莫六十来岁,身穿一件打着补丁的淡蓝色长袍,长须飘然,倒是颇有几分仙风道骨。</p>

“范教授。”王谦喊了一声。</p>

被王谦称作范教授的中年人正是花洲书院的首席山长,范直尚。山长是古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宋元时期,山长相当于后世学院的院长,而书院的院长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朝乾隆年代,清末仍然复称山长。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也随之废止。</p>

范直尚没有答话,眼睛却直盯盯地看着我。</p>

我身上的黄色龙袍太过显眼,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让人很方便地认出。</p>

王谦见范直尚没有说话,略微提高了声音道:“范教授,皇上在此,还不快来参拜。”</p>

“皇上?大宋朝的皇帝?”范直尚声音很小,似乎是在自言自语。</p>

王谦见状,急忙又喊了声:“范教授。”</p>

“范教授,朕不像吗?”我笑笑,走上前去。</p>

“啊,不,不是,我,草民。。。。。。”范直尚一时之间似是不知所措,愣在当场。</p>

“皇上莫要生气,范教授一定是喜极而楞。”王谦怕我动气,赶紧解释,随后上前扯了扯范直尚的衣衫,小声道,“范大教授,如假包换。”</p>

范直尚这才跪倒在地大礼拜道:“草民范直尚,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先生免礼,请起。”</p>

“谢皇上。”范直尚起身后对着王谦道:“王老,这是真的?”</p>

“老夫还会骗你不成?”王谦指了指我身旁的王安节道,“范教授,这位乃是我王家之人,老夫兄长王坚之子王安节将军。”</p>

“王坚?”范直尚当然听说过王坚之名,小的时候还见过,有些印象。</p>

王安节略微上前,行礼道:“晚辈王安节见过范教授。”</p>

“不敢当,不敢当。”(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