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在贾似道、吕文德等人的送别下,我带着由亲卫军、黑炭团以及兴复军组成的中军护卫四千余人离开了襄阳城,踏上了北伐之路。</p>
一路上,先锋营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并歼灭了位于交界处的新店镇和孟家铺两地的元军,十五天后,大军顺利来到了河南境内邓州城南三十里处的上营村。</p>
邓州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部偏西地区,是从湖北北上,进入河南境内的第一座重镇。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山少岗多平原广,特别是从邓州到南阳一带,几乎全是平原。</p>
上营村属于山岗地带,村落的规模不大,村里的百姓都是以种植棉花为主,因为常和襄樊一带的商人来往,因此在数年前被吕文德发展为襄阳军区的一处联络点,也是我提出开展敌后武装工作以来,吕文德在北方建立的唯一一处秘密根据地。</p>
进入村中,我稍微休息了一会,就召集众将,一起听取了上营村保正(相当于南宋的里正,即后世之村长)徐三权对于邓州城的介绍。这徐三权看上去颇为精明,根本不像是种地的农民,十足一个商人模样。</p>
“皇上,各位将军,自襄阳会战后,蒙古中路军便回撤到了邓州、南阳两地。这邓州城虽然不大,却是河南境内少有的坚城,甚至可以说,在整个北方都是数得上的,蒙古人赶走金人后,对于修城筑堡并不感兴趣,小的曾听过往的蒙古士兵提及,说他们蒙古人一向崇尚进攻,在他们看来,没有攻不下的城池。邓州城还是当年的金人为了防止岳家军的攻击花大力气修成的,其主要墙体都是由整块石头砌成,后又不断加固,始成今日之规模。即便和襄阳城相比,也不遑多让。据小的探听到的消息,这邓州城中目前约有三万大军,守将是张弘范和阿塔海,其余中路军都回到了南阳大营。”</p>
我边听边看着铺在桌上的地图道:“徐保正,从邓州到南阳一带是不是全为平原?”</p>
“回皇上,正是。邓州一带的东北部,一直到南阳地界几乎都是平原,很适合骑军展开大规模的行动。”</p>
“恩,即便邓州城再为坚固,也经不起我朝火炮的轮番轰击,只是要攻到南阳,这一路尽是平原之地,倒是当引起我军的注意,如何在野外将元军的骑军击溃。”</p>
谢道临笑笑道:“陛下放心,我御林军如今已有三个师两万支火枪,势必将其骑军击败。”</p>
“没这么简单,这一路上地形开阔,如果元军从四面八方进攻呢,两万支火枪一旦分散,哪怕就分为三处,也就六、七千支,再采用三段式的射击,每一轮就二、三千发弹药,或许会让蒙古骑军有机可趁的。”</p>
文璋紧接着道:“陛下,我军还有投掷弹可用。”</p>
“投掷弹的效果自然不小,但是,数量毕竟有限。”我严肃道,“朕可不想让我军的火枪手和蒙古铁骑进行近身肉搏,公孙小宸,修颜,明天你们和徐保正去邓州东北实地考察下,看看我军在攻下邓州后,该如何进军。战争嘛,胜负的一大半因素其实在战前就已经决定了。”</p>
“是,陛下。”</p>
“徐保正,你们上营村身在曹营心在汉,实为我朝百姓之楷模,朕会记下你们的功劳,待大战结束后,对上营村,对你本人,朕都会论功行赏。”</p>
徐保正忙跪倒谢恩:“谢皇上恩典。”</p>
“起来吧。”</p>
“谢皇上。”</p>
“吴将军,孟将军,先锋营驻扎何处?”</p>
“回皇上,在距离邓州城南门约十里处的太子岗。”</p>
“好,带朕前去。”</p>
在太子岗略作停留后,我继续向北,约莫前行了六、七里之地,我勒住马缰,从亲卫手中接过了望远镜,远远地看向邓州城。一般而言,人的裸眼目力可以看见400多米外的一个苹果,借助望远镜,我基本上可以看清两里之外邓州城上的守军。</p>
我看了一会,将望远镜递给了旁边的方灵。随后,一众将领也轮流看了起来。(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