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1 / 2)

 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p>

在这篇名为《告大宋百姓书》中,我首先提及,收复大宋之失地,还我大好之山河,乃是朕作为大宋皇帝义不容辞之首要义务,也是每一位大宋人之任务。朕登基两年多以来,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国力日渐强盛,只等时机成熟,朕便会率军北伐,直捣黄龙。而今,蒙古成立南征军,却妄图先行侵占我朝,想要霸我家园,夺我财物,作为大宋子民,你们会答应吗?朕以为,这是每一个大宋子民都绝对不会答应的。</p>

接下来,我又阐述了皇室和朝廷的立场,那就是抗蒙到底,决不允许蒙古人占领我朝半寸土地,对于即将而来的宋蒙之战,不管时间多久,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大宋朝绝不退缩,直到最后的胜利。</p>

文章的末尾,我以大宋皇帝的名义,号召大宋之百姓,不分地域民族,不分男女老幼,全都团结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共同保卫自己的家园。既然上天已有昭示,那就说明了我朝必胜,尽管其中之过程将会曲折漫长,但只要大家坚定信念,共同奋斗,胜利,就一定是属于我们大宋王朝的。</p>

不到中午,整个临安城的百姓都知道了这篇《告大宋百姓书》,不管识字还是不识字之人,不管是成人还是稚童,都能记住最后一句话,胜利,就一定是属于我们大宋王朝的。</p>

必胜!</p>

大宋王朝必胜!</p>

接下来的第二天,政务院召开了针对所有报行的见面会,就报行编辑、记者们提出的有关宋蒙战争问题,政务院院长文天祥一一作了回答,并再一次重申了朝廷坚决抗战的决心。</p>

七月十八日,红十字会通过临安城的各大报纸,宣布成立单独的战争捐款渠道,所有的红会分支均可接受百姓及商行的捐赠,并承诺将收到的捐助数目公布于众,接受百姓及官府的监督。</p>

由于临安城红会的声誉极佳,深得民间人士的信赖,加上蒲寿庚、萧天在商界举足轻重的地位,愿意捐赠的商人、地主和普通百姓大都选择了红会这条渠道向朝廷进行捐助。</p>

当天下午,临安知府事潜说友来到红会总部,带头捐出了三千华夏币。随后,百姓们纷纷加入捐赠的行列,有钱没钱都纷纷解囊,你五十,我一百,哪怕只是十文,也略表自己的一份心意,甚至有不少孩童也捐出了他们的零用钱,一文华夏币或者是一文铜钱。</p>

一时之间,临安人的抗蒙信心急剧膨胀起来,远远超过了数十年前端平入洛时期。</p>

自七月中旬以来,朝中的气氛随着军务会议的增多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到了此时,没有人再会怀疑忽必烈的野心,加上我根本不允许朝中出现求和之声,同时,大臣们都知道,即便蒙古人不会南下,我也会北上,以往的那些主和派们也都收声不语,全都转向了备战状态。至少从表面上看,朝中的言行极为统一。</p>

</p>

七月末的大朝会上,我一反常态,没有先从军务开始。在大臣们行礼完毕后,我首先说道:“各位爱卿,根据廉政公署的统计,六月份我朝一共查处了十一起贪污案,这十一起案件比起以往贪污案的金额都要小很多,也就是说,依照律法和官员行事准则,六月份是第一个没有对官员处以极刑的月份,这就表示我朝的反腐倡廉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此,朕感到欣慰啊。朝廷及各级官府的清廉,为朝廷赢得了赞誉,赢得了信赖,赢得了人心。从近期的募兵及捐赠上就能看出,我大宋朝是人心所向,这可是难能可贵的,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对于我朝之中兴,朕认为是十拿九稳的了。”</p>

文天祥出列道:“陛下,此乃陈文龙陈大人及廉政公署之功,当予嘉奖。”</p>

陈文龙道:“陛下,此为臣之本职事务,分内之事,文大人所言之嘉奖,臣实不敢当。”</p>

我笑笑道:“功过自在人心,朕都看在眼里的。陈爱卿,廉政公署的政绩有目共睹,当然是有功劳的,朕给爱卿你和廉政公署先记下。”</p>

陈文龙拱手道:“谢陛下。”</p>

“陈爱卿,廉政公署除了现有的职责,继续监察我朝各级官员外,朕打算扩大你们廉政公署的监察范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