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新生(2)(2 / 2)

三位头领费尽口舌,城头上或城外的那些正在受苦的青州将士们,总算再次看到了希望。

第三天,刘唐来报,说是王十将终于决定,不再坐以待毙,且以死相博。

于是,高原让刘唐通知所有相关人士,前来沧州府观看这场生死之战。

这日上午,沧州府衙内宽大的前院中,一些两地军政大一排排正中就座。

前来观战的青州军头领,分别是:宋江、吴用、鲁智深、刘唐、石勇。

沧州军政大,分别是:田元琛、王辖、宗盛、钱知府、黄通判。

另外,沧州府的孙押司和一些公人、捕快也都分别站列两边。而青州特种兵们则押着张团练等二、三个被俘的沧州军官,守在远处观看。

此时,在比武场上,站着一双对手。

面向看台的左边,站着杨志,双手抱刀于胸前,一声不吭,默默地站着。右边则是王十将,王十将穿戴严,头系青纱巾,腰缠兽皮软甲,此时,一边活动筋骨,一边有意无意地扫视着看台诸人,身边地上摆放着一支软杆花枪。吴用对宋江耳语道:“长枪对雁翅刀,枪长刀短,花枪似乎占尽优势。”

宋江不以为然,道:“杨志秉承家,且祖创杨家枪法。今日,他持单刃短刀来对付长枪,以他对枪地了解,恐怕心中早就有所算计了。哈哈。”

众人一边小声议论着,一边等侯高原的到来。

终于,高原带着石秀,从堂内走出来,径直朝看台正中那张空着的椅子走过去。

高原经过观众的面前时,众武官便不由自主地或起身、或欠身来行礼、招呼。

高原坐定后,石秀亦抱刀站于身后侧,院中顿时变得十分宁静。高原清了一下嗓子道:“日前,本王曾答应,要给王十将一个说法,一个公道。那就是,验证一下,他这个十将的功名,是否来得正大光明!

今日比武,既是验证他地功名,同时,也是决定他生死地一道雄关。

青州军从梁山以来,一直就人才济济,英难云集。然而,因为本王拔擢人才、升将帅的方法十分之古怪,并且本王从不遵守固定地作战流程,这便是王十将所称的先斗将再斗兵的规则,所以,青州军中的将领们,常常感到迷惘,感到困惑,亦感到压抑和憋曲。

今日,本王布置的这场生死比武,也算是借此机,让青州军的好汉们,重温一下往日的荣耀,再感受一回古战场的悲壮惨烈。”

高原说着话,以眼来觑鲁智深,就见这位光头和尚也一直注视着自己,并且难掩心中兴奋,正冲着自己挤眉弄眼。

高原再亮了一嗓子,喊道:“男儿有志出乡头,功名只向马上取!准备战斗!开始!!”

随着高原令下,场上对手象上了发条的玩具,一下子进入状态之中。

王十将早就拾起地上的花枪,半马步、半弓步地沉下身去,双手前后紧握花枪,枪尖怒指对手所在方位。

杨志闻令,则单手持刀,且在空中摆了一个漂亮地刀花。另一只空着的手也不闲着,单手竖掌,掌锋朝向对手,有如推挡巨浪一般。

两名对手,刚开始相距十多米远,在摆过战斗姿势后,便开始踩着八字步,有意或无意,双方终于慢慢地移身靠近。

王十将在往前移动之时,进三退一,左右横行,似乎在用自己的步子测量着场地的大小。

而杨志,以刀护胸,脚步跨出的幅度,大大超过王十将,加上他亦是左右挪移身体,这使得他有如一只旋转着的陀螺,由慢到快,正在敌人的前三路寻找突破口而随时准备发起近身攻击。

二将距离陡地拉近,二人似乎听得到对方的呼吸心跳。

王十将或退或移,手中的花枪尖,有如毒蛇之信,尽冲杨志的面门而来。杨志的雁翅刀远离身体,在空中变换着形态,有如一只腾飞的鹰的翅膀。

“叮当!”

花枪忽然找到空隙,直刺杨志的面门,杨志身形一挫,大刀横摆,刀面与枪尖不意相逢,场中,终于传来了第一次金属碰撞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