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融和(4)(1 / 2)

 天色已然放亮,青州城北门敌我双方的嘴脸,在对方眼中也渐渐明晰起来,而一度松弛的敌意又骤然绷紧。

望着堵塞于北门内外的官军,高原一脸忧郁。宋江一挥手,杨志跃马场中。

杨志轻装上阵,只是腰间系有淡黄色牛皮护腰甲裙,在晨光中,英姿飒爽。对面也几乎同时冲出一骑,此战将却全副武装,手执一杆钢枪。

这位官兵战将吼道:“尔乃何方叛将,竟敢聚众造反,如此嚣张?!”

杨志也不答话,举着长柄朴刀,上前一刀当空劈下。对方前冲时,早就有所防备,马头自动往旁一偏,举枪来迎。于是,一来一往,你砍我戳,一阵混斗。

高原枪法肤浅,在场中央被卷起的灰雾中,只能依稀看懂一、二个对招,一时间,心情焦虑。

这个时代,两军交战,之所以要先用这种战法,彼此所企望的,无非是先声夺人,挫败对方的锐气。可穿越而来的高原,对这种几乎成为两军所共同遵守的、规则性、单调式的战法,是特别不以为然的。

十几分钟过后,两将越打越急,刀枪碰撞声如急风暴雨一般。正当两人如螺旋般人影晃动之际,梁山弟兄们一阵欢呼。原来,这对方战将,已被杨志一刀劈开,分尸当场。杨志着带血的朴刀,得意洋洋地打马归队。

看到高原眉头紧锁的样子,宋江便识趣地举起了一杆小红旗。

就在宋江举起小红旗后,片刻,早已准备在队伍后方的弩床上,一支带着烟雾的枪箭便激射于天空之中。

“轰、轰、轰”,三声巨响有如晴空的一串劈雷击在大地之上,地面被震得颤抖起来。随着爆炸声响起,北门外数十米的地方,电光闪过,溅起的土石与炸弹的烟雾混和一起,形成一朵朵可怕的、灰黄色的蘑菇云。后方的气浪也掀翻了城外较远处的十几个官兵。

正当敌人如恶梦般的昏头昏脑时,经验丰富的梁山将士们,便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战机,一哄而上,杀入敌阵。

一边杀戮,一边大声劝降。

当敌人从迷糊中反应过来,或反抗、或糊里糊涂地弃械投降、或往城外奔逃。可是,紧接着的三声巨响再一次震撼官兵心魂,耳朵里又是“嗡嗡”回响不绝。城外面已开始奔逃的士兵们,受炸弹气浪的冲击,一个立定,停步不前。烟尘过处,他们便看到奔跳在最前端的同伴们血肉模糊、残缺不全的尸体,更有伙伴们凄异的惨叫声从前端传来。

退路被炸弹给生生封堵住,他们便绝望地回过头来。此时,李逵等将士已杀出北门,劝降的喊声越来越响。

刚才在夜色之中,官兵并未真正见识手雷的歹毒厉害,以为是当世的轰天雷。原来,宋朝的轰天雷,相当于另一个时空的“春雷”,其表层也是竹木或厚纸。这轰天雷只是响声吓人,震得人昏头转向的,可并不具有太大的杀伤力,即使这轰天雷掉入人群中,也只能炸伤一、二个人而已。

官兵在黑夜中,把手雷当作轰天雷,当然没有轻易逃走。可是,现在天已大亮,他们算是看清这种武器的歹毒、恐怖,因为被炸死、炸伤的同伴,或残肢断腿,或只剩下半个身躯,并且血肉模糊,象是被虎狼瞬间撕咬一般。

这连续二次的手雷攻势,每次枪箭上都同时挂着三个手雷,所以响声异常之凶悍,气浪冲击的范围也大得多,被响声震蒙的官兵们一时觉得天昏地暗、置身阴曹地府一般。

此时,梁山上百名将士如同神兵天将一般,冲入城外的队伍之中,李逵的板斧更是加剧了恐怖的效果,所过之处,皆是一片冲天的血光。

然而,梁山将士们的劝降声在发挥效果,一些官兵便选择第一时间丢下手中的武器。而李逵等人也绕开这些两手空空的官兵,偏找那些手执武器、被吓傻了的官兵砍杀。

梁山士兵选择性的杀人,使官兵们明白生存的机所在,于是,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转眼间,大多数官兵都抛弃了手中的武器。

原以为敌我双方继续纠缠、胶着的局面并没有出现,战斗几乎在一个多小时后就结束了,梁山将士们共俘获敌人二千多名。

梁山大军终于攻下了北门。稍后,宋江、花荣、杨志等率领着梁山喽罗们,轻而易举就占领了北门外一里远近的禁军兵营。兵营里守营的几百名官军将士,或被砍杀、或逃之夭夭。

这个兵营规模较大,是三、四千名官军生活及训练的场所,有上百列房屋。高原、吴用二人环视四周,心中一阵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