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提升大明国力的一件小事(2 / 2)

可惜啊,碰到了不识货的李世民。

一直到了较为重视格物且商品经济达到巅峰时期的宋朝,依靠暖室种植反季蔬菜花卉的这项技术,才算大范围普及开来。

几百年过去,暖室这顽意,在大明朝已算是相当普遍了。

甚至是说,北方地区一些小农小户家里,每到隆冬时节,在室内筑炕烧火取暖的同时,顺带着以无土栽培的方式整出点豆芽菜,自己食用的同时,还能售掉一部分用以补贴家用,争取过个好年。

当然了,对于豪门大户人家而言,就更不缺这顽意了。夏有冰窖,冬有暖室,这是必须要配置的建筑。

如若没有,如若不是比较抠门的晋商,那只能说明一件事……

这一家,是驴粪蛋子表面光,徒有其表罢了。

总而言之,可以种植反季蔬菜的暖室,从一千七百年前的秦朝到现如今的大明朝,这项技术发展至今,已经相当先进成熟了。

是以,才有了这次意外的孵化事件。

几枚遗落在暖室稻草中的鸡蛋,在没有母鸡抱窝的情况下,成功孵化出四只小鸡来。

听闻这事以后,王迪想到了更多。

小鸡孵化技术,虽说他学的不是兽医专业,但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也就是通过灯光来辨别鸡蛋是否为受精卵这一简单办法,对此,他还是门清的。

有了暖室,再加上快速辨别之法,大规模孵化小鸡,对于不缺煤炭资源的顺天府而言,应该不算多么困难。

试验上几次,找出最适宜的温度,也许待到来年开春之际,便可向漫山遍野撒上一大批鸡崽子。

之所以如此慷慨大度,首先,是鸡蛋价格一点都不贵。至少在王迪看来,是一点都不贵。

现如今市面上一枚鸡蛋的卖价,不过三文钱而已。

大规模孵化小鸡,对于王迪而言,他现在有的是本钱。

其次,西山煤窑民营转官办一事,进展得还算顺利。

如无意外的话,最多不超过半年时间,在西山煤司的统筹安排下,量大管饱质优价廉的煤炭,便可供应整个顺天府。

如此一来,先前定下的封山及巡林员事宜,也能立即无缝衔接上。

将大量的鸡崽子撒进山区,吩咐巡林员稍加照料,待到长大之后,别的且不说,至少可以当做巡林员的一项福利。

当然了,令王迪特别看重的,是鸡的成长期比较短暂这一优点。

在他看来,一只鸡从小崽子长至可以食用的阶段,就算不通过人工饲料喂养这一块,最多也不会超过一年的时间。

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往后的禽蛋供应,就算达不到后世那种可劲造的地步,至少也会比目前要强出许多许多。

此举,对于畜牧养殖业并不算发达的大明朝而言,绝对算是一件天大的幸事。

别的且不说,半年过后,极具营养价值的禽蛋,就算无法不限量地满足三大营,至少在供应新军这一块,应该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这样一来,配合上外挂甘油的辅助,只要可以做到早餐有蛋、午餐有肉、晚上再来点大补鸡汤这种常人难以想象到的福利待遇,往死里训练的新军,其战斗力成型的速度,怕是要远超王迪的预期范围。

况且,一旦彻底普及开小鸡孵化技术以后,王迪随随便便一想,就知道这么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以给大明朝的千万子民,带来多大的变化。

对于医科生出身的王迪而言,他知晓,综合考量下来的话,鸡蛋这顽意,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人类最好的营养来源,没有之一。

他清楚记得,无需多么繁杂的料理工艺,每一枚最简单不过的水煮鸡蛋,都富含着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还有大量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及与人体蛋白组成极为近似的高生物价值蛋白质。

对于人类而言,每日食用一两枚鸡蛋,是可以起到修复人体组织与形成新的组织这种重要作用的。其蛋白质品质,经过医学研究证明,是仅次于母乳的高品质!

至于鸡汤,极具温补作用的此物,对于大病、产后、身体虚弱这三类人群,是可以起到补气、养血、补精及填髓这些重要作用的。

由此可见,禽蛋的营业价值,毋庸置疑,绝对是一顶一得高。

如此这般想来,一旦营养有了较大的提升,多了且不说,二十年过后,待到下一批大明子民正值壮年时,其身体平均素质,怕是要远超现如今的水平。

这可不是单一的变化,而是整体都变得更高、更强、更壮。

此事,于国而言,绝对是大有裨益。

还有一点,也是王迪特别看重的。

大明朝正值小冰河期,这事,他始终不曾忘记。

处在小冰河期的影响范围内,旱灾与蝗灾,会变得愈发频繁。

旱灾嘛,王迪已经派出徐有贞整治水利了。在他看来,或多或少的,总能起到点作用。

但如果碰到蝗灾这种铺天盖地瞬息而至的灾祸,大面积的粮食绝产,是必定会发生的一件惨事。

一旦农户绝收断了粮,其后果有多严重,王迪心里清楚得很。

若是再遇到当地官员欺上瞒下,导致朝廷赈济不及时,万千难民能选择的,要么是等死,要么是易子而食,要么就是民变造反。

但是呢,如果每个乡村都搞一个养鸡合作社,只要家家户户都养上几只、十几只或是更多的鸡,凭它们刨地吃虫卵的本事,就算不能将所有蝗虫都消灭于萌芽阶段,至少也能大大延缓或是降低蝗灾出现的几率。

就算爆发了蝗灾,只要鸡够多,受灾范围,肯定也会小上许多。

是以,自打昨日得知这么个消息以后,王迪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