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1 / 2)

 “退休金!”</p>

“退休金?”</p>

退休金这一词,对于细声嘀嘀咕咕的满朝文武而言,他们其实一点都不陌生。</p>

唐宋八大家韩愈,在其所著的《复志赋序》中便曾写道:“其明年七月,有负薪之疾,退休于居,作《复志赋》。”</p>

先前呢,王迪还想以致仕金这个名词来代替。</p>

不过当他提出这一构思沾沾自喜的时候,杨蜜却告诉他,退休金这玩意,早在汉朝就有了。</p>

只不过,那时候不叫退休金罢了。</p>

一直到韩愈写出这篇《复志赋序》以后,从唐中期开始,自打官员们致仕那一天算起,便能领到朝廷发放的退休金了。</p>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杨蜜的提醒,王迪这才知晓,原来在明初年间,五品以上的官员,是有退休金这么一说的,且与退休前的俸禄水平相当。</p>

可惜的是,这种福利待遇,很快便被太祖高皇帝给取消掉了,换成了豁免赋役的权利。</p>

“尔等,为了大明朝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朕岂能再眼睁睁看着你们老无所依?”</p>

“重设明初年间的退休金,便是为了此事!”</p>

“朕暂定的想法嘛,任何正常致仕回家养老的官员,根据其品级大小,每月皆可领取最后在职期间至少三分之一的俸禄。最高的,可与在职期间的俸禄一样。”</p>

“诸位爱卿,你们说,如此大的支出,如若不进行全面开海通商的话,这大明朝,单靠年年收上来的那点银钱和粮食,如何承担得起这种财政支出?”</p>

“当然了,朕心里也清楚,列出来的这些强国之策,有部分是违背祖宗礼法的。”</p>

“然,历朝历代之政,时间一久,便易生弊端。弊而不救,祸乱则必生!”</p>

“祖宗定下来的礼法制度,肯定是极好的。错嘛…就错了在历时久矣,已然不怎么适合当下这个时代了。”</p>

“虽说子不言父之过,但朕身为大明朝的皇帝,为了保证朱家列祖列宗亲手打造维护出来的大明山河,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发展…又岂能因为避讳前人前事功过,对现有的不足视而不见!”</p>

“诸位爱卿,你们呢…朕准备实施的新政,尔等意下如何?”</p>

意下如何?</p>

这么好的事,还特么能如何呢?</p>

朱家的大明山河,未来会变得怎么样,许多臣子都不甚在意。</p>

但是……</p>

即便于数理一道不怎么精通的臣子们,细细思量新政落实以后,俸禄先是翻了一倍,待到致仕又能在此基础上领取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退休金。</p>

这要活得久一点,到死的那一天,前前后后可以多领到手的俸禄,增加竟是如此之多!</p>

思量至此,不少人的呼吸声,变得是越发急促了起来。</p>

这么体贴臣子的皇帝!</p>

这么好的仁政!</p>

脑子得特么蠢到什么地步,才会去反对?</p>

想…或是敢站出来反对的,这些人,你们的良心何在?</p>

难道就不怕被天下人戳脊梁骨吗!?</p>

只不过,这种视金钱如粪土的人,还真有。</p>

“陛下此举,臣以为不妥!”</p>

“陛下,您这是窃取天下万民的财富,以铜臭之物示恩于臣子…此法,非圣人明君之法!”</p>

出列谏言之人,是侍讲学士,范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