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留下世子刘义符和刘穆之主管朝政,朱龄石负责保卫皇宫。一切准备停当后,刘裕从建业启程,踏上了北伐之路。晋军兵分五路:前锋王镇恶与檀道济出淮水,进军许昌、洛阳方向;朱超石和胡藩兵出阳城(今山西阳城);沈田子和傅弘之赶往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刘遵考和沈林子率水师从卞水进入黄河;王仲德协助刘裕都督前线各军,出钜野(今山东巨野县北)。</p>
真是大手笔啊!五路大军,几乎涵盖了从山东到陕西的千里地域。总人数达到恐怖的万人!而王镇恶、檀道济、沈田子都是一等一的大将,王仲德更是刘裕军中的元老级人物。从刘裕的战略部署来看,这似乎并不是一场简单的灭秦之战(后秦远在关中,何必要兵出山东?),因此,笔者大胆地提出:这是刘裕统一全国的一次尝试!只是因为战事的后续发展,才让人误以为晋军的重心在关中。(当然,一家之言,众看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p>
王镇恶十三岁那年,苻坚淝水惨败,前秦土崩瓦解,王家南逃东晋避难,所以说,关中是生他养他的地方,这里埋葬着王猛,埋葬着他的祖先,埋葬着王家逝去的辉煌。王镇恶无疑对这片故土有着极深的情结,刘裕安排他打头阵,可谓意味深长。</p>
出发前,刘穆之曾对他说:“刘公委卿以伐秦大计,希望卿不要辜负太尉,一举攻克关中!”王镇恶慷慨回答:“吾不克关中,誓不复济江!”</p>
王镇恶不但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晋军前锋在他的带领下,一路势如破竹,兵锋所指,秦军望风而逃,王苟生以漆丘城(今河南商丘东北)投降;秦徐州刺史姚掌献项城(今河南项城);继而攻下许昌重镇,俘虏秦颍川太守姚垣。</p>
沈林子一路也不甘示弱,从黄河上岸后,一举攻克仓垣(今河南开封附近)。这路连同王镇恶一路,几乎攻下了黄河以南的整个豫州北部。</p>
而王仲德一路就有点意思了。因为这路的目标不是后秦,而是北魏!王仲德率水师从滑台附近上岸,直接扑向滑台城。当年慕容德在滑台建南燕,后来被拓跋珪赶到广固,滑台也就换了主人。</p>
见到这幅架势,魏将尉建不战而逃,率众逃到黄河以北去了,王仲德兵不血刃地占领滑台。这下事情闹大了,拓跋嗣虽然没老爹能干,好歹算个英雄,急忙问刘裕怎么回事?不是说好的打后秦吗?怎么换剧本还不带通知的?不地道啊!</p>
王仲德还感到冤枉呢!他对拓跋嗣说:“我们的主攻方向仍是后秦,晋国原本打算送给贵国七万匹布帛,想向贵国借路。没想到贵国守将这么不争气,看到我们人多就跑了。”</p>
拓跋嗣不是三岁小孩,才不信王仲德连篇鬼话呢!于是气丧丧地斥责他:“你乃区区一介小将,和朕说不上话,朕要听刘裕亲自解释!我倒要看看,你们统帅能说出什么花!”</p>
刘裕还真说出了一朵漂亮的花,他派使者带着亲笔信,极其谦逊地对拓跋嗣说:“晋国和魏国好得跟一个人似的,我刘裕能做出那种算计兄弟的卑鄙无耻下流之事吗?误会,纯属误会,希望贵国千万不要紧张。对了,我们接下来要打洛阳,方便的话再借段路呗!”</p>
刘裕言辞诚恳,拓跋嗣挑不出毛病来,只得随他去。但拓跋嗣还是多留了个心眼,在边境屯集重兵,命大将于栗磾严加防范,只要晋军稍不老实,就即刻出击。(换做拓跋珪,早就抡着膀子找刘裕玩命去了)</p>
于栗磾擅长挥舞一杆黑矟,被刘裕称为“黑矟公”,于是乎,拓跋嗣封他为“黑矟将军”,专门负责监视晋军动静。</p>
刘裕见拓跋嗣反应如此强烈,知道魏国不是好惹的,索性真把滑台之战当成了一次误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