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泰的身份很有意思,他是五斗米教的忠实信徒,也是现任教主杜子恭的坐下大弟子,杜子恭其人名不见经传,他临死前悟出的那句“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倒是很有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僧人道士都不老实,杜教主却是一个例外,他对官场不感冒,就知道埋头炼丹。</p>
乃徒孙泰正好相反,他热衷官道,靠着贿赂宫廷宦官,居然做到新安太守的位置。王恭之乱使他敏锐地感觉到,晋朝的国祚不会太长了,为了防备即将到来的亡国之灾,他利用五斗米教的影响力,到处蛊惑民心;聚集从前线逃回来的溃兵,俨然已成气候。</p>
司马道子(内乱平息后,这老小子又回到了台前)对此深感担忧,便请孙泰喝酒,宴席上把他杀了,然后杀了孙泰的六个儿子,侄子孙恩勉强捡了条小命,跑到海上兴风作浪去了。百姓们还以为孙泰已经得道成仙,在海上帮助孙恩呢!</p>
孙恩喝了几天海水,又重新爬上了岸,令他诧异的是,百姓们居然都以神灵对待他,所到之处,大家纷纷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收获了非常之高的人气值。</p>
这一切,与中央政府的暴虐统治有很大关系,司马元显因为平乱有功,被朝廷委予重任,他的贪腐之心也急剧膨胀,不仅逼退老爹,自己任扬州刺史;还在三吴地区横征暴敛,导致这一地区的百姓“家无余财”,甚至“卖儿鬻女”,这也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何敬孙恩为神明了。</p>
孙恩利用百姓们对政府的仇恨,到处招兵买马,很快募集到一支数万人的队伍。他的首要战略目标是会稽,原因很简单,离海最近,便于向内陆发展。</p>
镇守会稽的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他的书法也相当了得,仅次于老爹和兄长王献之,而且他还有个有名的老婆,谢道韫,这可是东晋第一才女(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作者,甚是了得)。</p>
王凝之虽然艺术造诣比较高,但在打仗方面简直就是大白痴,和孙恩一样,他也是五斗米教的忠实信徒,他既不抵抗也不投降,整日在家求神拜佛,嘴里还念念有词,跟仙魔附体似的。部将请求迎敌,他却神神叨叨地说:“我已经和张天师说好啦!他会派出天兵帮我们守城的!”</p>
结果鬼兵没来,会稽倒是先丢了。王凝之孤身一人逃出城,几个儿子都去见张天师了。谢道韫倒是淡定的很,她命婢女们去找轿子,自己则奋力抵抗,手刃数人。虽然最终被俘,但足以羞死那个不争气的老公了。</p>
孙恩以会稽为根据地,势力不断向北发展,逐渐控制了三吴之地,东晋政府的直接管辖范围,只剩下孤城建业及其附近郊区。孙恩的前锋甚至可以抵达宣阳门下。</p>
孙恩小人得志,自称为征东将军,开始在三吴地区胡作非为。他的人生信条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凡是有反对他的,一律灭族(注意这俩字儿),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待哺婴儿,都在孙恩的杀人名单上。</p>
孙恩平生最痛恨那些中饱私囊的官吏(吃不着葡萄嫌葡萄酸),于是把会稽的县令统统杀了做成肉酱,送给他们的老婆和儿子当午餐。这还不算完,孙恩派人监视他们,只要不愿吃的,立即当场肢解(孙皓、石虎也不过如此吧!)。</p>
于是乎,三吴地区哀鸿遍野,这片曾经最富庶的地方几乎变成了人间地狱。</p>
东晋政府极为恐慌,赶忙派司马元显平叛。与此同时,刘牢之也率军南下,所到之处,捷报频传,不久即抵达会稽地区。为了摸清敌情,以便确定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刘牢之派部将刘裕前去打探。</p>
</p>
刘裕带着十几号人,拍拍屁股出发了。没过多久,这支哨兵小分队遇到了孙恩数千人的大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