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兵败祁连(2 / 2)

乱世晋隋 陈邵轩 0 字 2022-01-09

张天锡收到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苻坚把其封为归义侯,安置在预先准备好的大别墅里。张天锡在秦国生活得很不错,几年后,他和儿子张大豫随军攻晋,淝水之战时,父子二人趁机逃走,张天锡投靠东晋(这是十六国里唯一投降东晋的君主),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的官衔,列朝议事。一直活到61岁(公元398年)才去世,比前秦的国祚还长;张大豫远走河西,几年后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复国运动,以后还有不少戏份。</p>

……</p>

东晋。</p>

小皇帝司马曜已经15岁了,在谢安等人的主持下,司马曜讨了个老婆:王穆之,当朝名士王蕴之女;然后把司马曜塞进了学堂,请徐邈教授其儒家学说以及治国之道。东晋步入了一个非常罕见的,没有权臣当道的时代。</p>

当然,权臣还是有的,比如桓冲,桓温死后,大权基本移交给桓冲,按照东晋的发展规律,桓冲应**朝政才对。遗憾的是,桓冲对晋室极为忠诚,连军中的人事变动都要上报朝廷处理。</p>

桓冲的实质性职务是扬州刺史,扬州是京畿重地,直接扼守着建业水陆交通,向外可以作为北伐基地,对内可“清君侧”,要挟皇帝。谢安碍于桓氏的恐怖势力,有心委任桓冲丞相之职,入朝辅政。</p>

桓冲却推辞,“臣自知才疏学浅,在外征战勉强凑合,对政治则是一窍不通,所以,丞相一职万不敢受,不仅如此,臣还请求辞去扬州刺史一职,为国戍边。”</p>

中国最富之地莫过江东,江东富庶还看扬州,放着好好的扬州刺史不做,非要去边境吹风沙,桓冲这是闹哪般?桓氏宗族纷纷跳出来反对,郗超更是苦口婆心地劝桓冲吃药。</p>

桓冲没发烧,也没说梦话,他和王敦等前辈们比起来,缺一样东西:野心;多一样东西:大局观。桓冲深知,谢安的声望已达到顶峰,他所以让出丞相的位置,是因为忌惮自己的军权;如果他只算自己的小九九,**朝廷,将会给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p>

以匡扶社稷为己任的桓冲绝不可能如此做。</p>

朝廷批文很快下来了:准其所奏!桓冲接到命令,头也不回的离开扬州,离开了权力中心。没有大量的随行军队,也没有金银珠宝,一匹坐骑,一纸文书,桓冲直奔京口而去,相比于建业,那里更需要他。</p>

桓冲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同时开启了一个新时代。</p>

东晋的第四代领导班子随后确立:谢安、谢玄在内主政,桓冲在外戍边——这是东晋最为忠心的一代领导集体,没有那么多的利益纠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p>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人事变动中,王羲之被委任为右军将军,这不过是一个闲职罢了,此时的王羲之早已隐退会稽山,整日以诗书自娱,偶尔喝点小酒,与儿子王献之讨论讨论怎样写汉字。</p>

</p>

王羲之一生有很多官衔,如江州刺史、会稽内史等等,唯有“右军”二字,陪伴了王羲之一千多年,而且还会继续被这么叫下去:书圣王右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