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拜会 一(1 / 2)

家奴曾有明 些许 0 字 2022-01-03

 第十章拜会

掀开车帘,一阵淡淡清香传来,不适的感觉在鼻腔中泛起,强忍着没敢打喷嚏,抬头看见大小姐坐在马车中间,一身白裙,头发用发簪挽起,简单的用发带拢在后面,清丽的脸庞略显疲惫,有名微微行了一礼,在大小姐的目光示意下在坐在了侧面。

随着外面马蹄声响起,马车微微一震,接着车轱辘碾压石板的声音响起,局促的空间有些压抑,尴尬的气氛中二人都不知道该如何打破僵局。

最后还是有名先出了声,说:“大小姐,小人以前的事大多都不记得了,有时候想起一些,但总是弄不清楚事情的始末,不敢期满大小姐,小人的名字都是被吴护院问烦了临时给起的,现在好了,以后可能得一直叫个这个名字了。”

大小姐抿嘴一笑,说:“我以为你真叫有名,那天老太公问你的姓氏时我也感到奇怪,后来听你那么说,大家都信以为真了。”

“这事都怪吴护院,小人刚醒的那几天见天跟在后面问我名字,说我一个家奴可能根本就没名字,我一生气就临时起意起了这个名字,让大小姐见笑了。”

“以前不是给你说了吗,以后就不要在自称小人了,不过叫大小姐可以。”

有名一听心想,这大小姐真有意思,不称小人叫你大小姐,不还是尊卑有序,可能还是在提防自己,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个人,有点能力也有些捉摸不透,换谁都有可能这样做,这样一想心中就坦然了些。

于是接着说:“大小姐,那小人,哦在下,在下以后就不自称小人了,另外我有一个不情之请”。

“说吧,什么事情。”

“两个事情,第一我希望大小姐给我讲一下老太公的事情,主要为今天的见面做些准备;第二是在下能不能看一下外面,这一段时间一直呆在府里,我都不知道外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

“你真不知道你以前是什么样吗,看你的见识不像是一个十几岁的人,感觉像一个几十岁的。”

气氛开始活跃起来,有名放松了一些笑着说“我可能是从另外一个世界来的,以前活了几十年,再来这里活了十几年,所以说起话来就像一个几十岁的老爷爷。”

大小姐听完咯咯笑了起来,说:“哪有这样的事,不过听你的说话还真有这样可能哦”。笑完以后略微一想,记起来刚才有名的问题说:“今天没有时间带你到城里逛了,以后有的是时间,让兮儿带你出去逛吧。你从窗帘向外看看吧,顺便我把老太公和曾家的一些事给你说说。”

得到了大小姐的许可,有名便掀起窗帘朝外看去,大街上车水马龙,各色人种都有,片段的记忆中知道泉州是一个大港口,曾经好像是“世界第一大港”,大港目前是没看见,不过沿街看见很多的寺院,甚至还有清真寺,路上有很多的僧人道士,这种直观的影响很奇怪,感觉好像不是大港口,反倒是一个宗教聚集地。

边往外看,边听大小姐说关于老太公的事。听大小姐说:曾氏大族是泉州的望族,底蕴深厚,从本朝开国以来,人才辈出,中进士的人有几十个,甚至有御赐国公府的牌匾。老太公名叫曾括,进士出身,从县令做起,为官数十年,直至兵部侍郎,后来由于母亲去世,辞官回家丁忧。从官位讲老太公不是宗族中最高的,但一方面老太公是先祖延世的直系嫡传,另一方面老太公儒学造诣深厚,是福建路有名的大儒,常有一些人来拜访老太公,于是老太公就不住在东湖的国公府,而搬到了清源山下的精舍中居住。

从本朝开国后,随着与蕃商贸易的繁荣,泉州府经济繁荣,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入。本朝重科举,泉州有很多的世家大族,不过和曾家比起来要稍逊一些,甚至州府有事都会找老太公商议。我们府里虽然经营有道,家资丰厚,但只是曾氏大族的旁支,和老太公这一支的血缘关系离的已经很远了,而且曾氏大族最重科举,家里再多的钱也比不上中一个进士。府里从我爷爷开始都希望家中能中个进士,可是父亲再努力也只中了一个举人,后来到我这里家里只有一个女儿,科举之路就断了。

爹爹活着的时候经常把府里进贡的茶饼给老太公送去,算是投其所好,和老太公拉好关系,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依靠老太公的人脉,其二是府里能在曾氏大族中有一席之地。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老太公打心眼里就看不起府里经商,只有每年给宗祠交份子钱的时候,老太公才会正眼看我们。爹爹每年都会拿出很多的钱给族里,可这次府里出事,还是很多人不把府里当成一回事,在族叔的挑拨下向府里下手。

我们家从太爷爷开始就一脉单传,族叔的爷爷和我的太爷爷是兄弟,所以从血缘关系上讲族叔和我们府上是关系最近的,这就是族叔为什么先跳出来闹事。其实在老太公眼里,家里的生意算不上什么,没收就没收了,留一部分我们孤儿寡母也能过一辈子,从这个角度上讲老太公并没有恶意。

听到这里,有名有点摸不着头脑,便问道:“大小姐,这明摆着是抢劫,怎么会没有恶意呢?”

“老太公要有恶意,一句话就会把家里的财产都没收,官府都会帮忙,还会宣扬老太公的仁德,这就是我当时说没办法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