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易变天下势(1 / 2)

寒水堂 圭其 0 字 2022-01-02

 吐蕃大军犯境,大齐边境告急,遂出十万官兵迎战,然十日之内,吐蕃骑兵突袭,以席卷之势接连吞下朔州、凉州,一时之间,朝野震动。

以中书令孟郃、门下侍中崔宁为代表的两党争辩朝堂、唇枪舌剑。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三省之首,均称宰相。三省之中,尚书省实权最大,统管六部,尚书令却由太子李纯兼任。尚书省之外,中书省、门下省实权相当,中书令孟郃、门下侍中崔宁便是当朝最大的两个官员派系的首领,官居从一品。三省之上,另有三公,官居正一品,即太师、太傅、太保,乃天子、太子之师,是朝中最尊显的官职,却并不掌握实权。

孟郃称吐蕃居贫瘠之地,尚勇而好战,连失两州,实非守将不力,然吐蕃蛮夷不善农事,虽占两州,终将退去,属疥癣之疾,突厥、南诏亦对我天朝上国虎视眈眈,应通盘考虑,不可随意改变兵制。崔宁则称,小病不除终成大患,吐蕃仅仅十日便攻下两州之地,天下震动、举国不宁,如非守将之责那是何人之责,如非守将之责,那置十万将士之热血于何处。德宗犹豫不决,然向来持正守中的太傅公孙义的一句话令他下定了决心,“大齐建国以来,未曾签订城下之盟。”

德宗准予崔宁之奏,降下皇帝谕旨:军旅换防,设十大藩镇,由节度使统领,分称范阳、平卢、河东、朔方、河西、凤翔、安西、北庭、剑南、岭南,各辖廿五州,参军录事再入军籍,各节度使掌握藩镇一切事物,可先斩后奏,却定要夺回凉朔二州。而处罚失职将领之事,却提也未提。

此令一出,三年前孟郃兵制改革之法全盘皆没。

既然划定了十大藩镇,改革了兵制,必然对所涉官员进行调配。所谓为圣之道,首在平衡,陛下既按崔宁之请设立战区,否定了孟郃的当年兵制改革之法,在官吏选择上,便更倾向孟郃。

孟郃请奏了九大节度使人选,德宗准予六人。只有包括凤翔府节度使王允之内的三人属崔宁请奏。而剩余的唯一一个节度使——剑南节度使,由原执金吾卫将军韦皋代任。

十大节度使总管各藩镇兵马,可自行养兵、募兵,掌握辖区生杀大权,藩镇若被外族攻占,节度使承担一切责任,如此军政、民政等相互推诿、难以追责的情况将不再出现,兵将战斗力必然能够在最短时间大幅提升。

如范阳、平卢等藩镇居于当朝的中心位置,民风淳朴,远离蛮荒,能在获得最大好处的同时没有任何风险,向往者自然是趋之若鹜。十大藩镇中最危险的是剑南、凤翔。

凤翔紧挨吐蕃,直面吐蕃的冲击。剑南道于凤翔之南,此地自古称为蜀地,民风彪悍,西邻吐蕃、南接南诏、中间夹着东蛮,三族呈掎角之势。吐蕃退去之后,凤翔或可安宁,但剑南一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所以在剑南节度使的选择上,孟、崔两方均举荐对方派系的人,最终达成一致,由曾立战功却年纪轻轻、从未履职地方的韦皋代任。其他九大节度使均是从二品大员,韦皋只因一个“代”字,官居正三品,“代”即代理之意,若有其他适合的人,未必让你在这个位置上久坐。剑南虽是鸡肋,孟、崔两方也并不想完全将此处从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划去。

此位腾出,必有别人来任,官员调整从来是一连串的问题。如韦皋的原职——执金吾卫,掌管京城、宫城防卫,属京中极为重要的职位,此职由原监察御史黄轩担任;如岭南节度使萧崧的原职是吏部尚书,按孟郃所奏,济州知府靳言任此职。整个政坛乱成一团,也在慢慢理清。

这个民族,在面对一切棘手问题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便是首长负责制,划定一地首长,给予所有权利,唯有一点,便是对所辖区域的所有事物负责。所有人都明白,在朝野震动、四方不平的今天,划分藩镇、各派首领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却只有极少人知道,这也是最坏的办法,却是唯一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