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姜蜜的选择(2 / 2)

金腾见事态的发展正中下怀,不由心中大悦,“我就知道秦枭此人性子凉薄,只要不是南城人,他都会无动于衷!”</p>

“现如今,时机成熟,是时候出手了!”</p>

于是第二天,金腾叱责秦枭的新闻上了报纸。</p>

金腾表示,他对秦枭袖手旁观的行为感到痛心疾首。</p>

南城文人则反击,东城难民之所以涌现到南城,罪魁祸首就是他!</p>

南城门外的难民们,每天都能知道报纸上的最新消息。</p>

这些甚至都不需要秦枭的人去办。</p>

南城文人的反击让一些东城难民突然反应过来,是啊,要骂人也要去北城金腾家的大门口骂才是,他们是被金腾驱赶的。</p>

风向一转,尽在金腾掌握之中。</p>

难民的情绪本来就容易煽风点火,金腾之所以现在才出手,完全是在等这群难民什么时候会感到绝望。</p>

绝望之中的救命稻草,只会让人死死抓住,并且毫无理智的站在你这一边。</p>

即便在最开始,绝望是你加诸于他们的。</p>

于是,金腾又在报中大肆宣扬,为了百姓,他愿意大开北城城门,城中早已备好居所与食物,难民来者不拒!</p>

此消息一出,难民们喜极而泣,纷纷想要投奔北城。</p>

然而北城与南城相隔甚远。</p>

难民们之所以感到绝望,全是因为到了强弓末弩之际,再也经不起任何的远程奔波。</p>

饥饿与疾病并重。</p>

金腾就是料到这一点,才会敢在报纸上这么说。</p>

反正他的好意已经释放出去,能不能来,就看你们自己的本事。</p>

事情不断发酵,南城百姓因为金腾的善意而感到羞愧。</p>

秦枭在他们眼里,显得越发冷血无情了。</p>

姜蜜跟梁清年见了面,半个时辰以后出来,步履匆匆,更多的是坚定。</p>

第二天,白莲先生登报大骂《情海浮沉》,说里面的各种情节简直就是在说她。</p>

她擅长写文,自然知道如何才能去调动读者们的情绪。</p>

隔了两个时辰后,她又登报说明之前说的都是胡话,酒喝多了。</p>

一来一去,只会让读者们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p>

于是有人开始仔细地将《情海浮沉》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从女主人公拒绝婚约与姜蜜在乌伤县的登报拒婚开始,后面的一切,几乎完全能对上。</p>

情爱是其次,这其中出卖同胞的行为才是真的被人所不齿。</p>

梁清年的登报抹黑秦枭的行为,也被一一挖了出来,与书中一对比,好样的,不说差了多少,主要事件那是一样都没落下。</p>

聪明一点的人,马上就明白过来,这两个人投靠的是金腾那只笑面虎。</p>

沈荣华把姜家与姜蜜断绝关系的声明在这个时候放了出去。</p>

远在乌伤县的姜父姜母免受了许多的谩骂。</p>

城中与城外乱成一团,各个派系纷纷涌现,各执一词,致力于将自己的思想传给麻木不仁,浑浑噩噩的人们。</p>

南城文人纷纷出现在大帅府门前,温如许与王子期早已在此待命,客气地将他们领进门。</p>

府内随处可见配枪的守卫,文人们踏入之后就老实了不少。</p>